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4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10篇 |
劳动科学 | 78篇 |
民族学 | 108篇 |
人才学 | 183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1409篇 |
理论方法论 | 346篇 |
综合类 | 2586篇 |
社会学 | 429篇 |
统计学 | 1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220篇 |
2014年 | 552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512篇 |
2011年 | 587篇 |
2010年 | 460篇 |
2009年 | 468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04篇 |
2005年 | 290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28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61.
冯祥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1):77-82
劳动就业权是指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保障下我国公民获得劳动就业机会并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基本保障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进一步梳理劳动就业权作为基本人权及宪法性权利的真正内涵以及国家对该权利实现所负的义务,并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探索公民劳动就业权法律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962.
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法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银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4):536-540
法学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法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在"以人为本"的语境下,中国法学创新将从法律观的转型、具体法律制度的创新两个途径展开,并将促使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理论体系,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963.
964.
张云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83-87
国际法学是以国际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从法律规范性质的角度,国际法可以分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相应的,国际法学就包括国际公法学和国际私法学。作为法学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的比较方法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存在的。国际法学家是而且总是在毫无疑问地广泛地运用着比较方法。具体而言,比较方法对于国际公法及其一般原则是关键性的,并且一直在国际私法中占有核心地位。我们只有在比较的视角上经常反思国际法学,方能建立最完善的国际法学。 相似文献
965.
福建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后,随着广大林农自治能力的逐步提高,市场和政府不能涵盖的林业生产领域方面出现了"第三部门".本文对"第三部门"的出现、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经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对"第三部门"的制度支持与约束,完善提高"第三部门"自身参与能力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66.
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性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语言教育”存在缺失。此种缺失是科学技术对高校法学语言教育冲击、我国法律语言教育体系尚未建立以及高校对法律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鼓励法律“语言教育”相关科研,注重语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法律语言教育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增加司法文书写作等具体措施着手,以完善我国法学本科“语言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67.
理工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战略,是法学教育亟待回答和解决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理工院校兴办法学,应重点围绕差异化战略和特色人才培养,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建立法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方案,培养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968.
韩伟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1):60-64+77
优秀的中华传统法治文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基础。以儒家、法家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法治文明,与现代法治并不相悖。国家富强的目标、奋力改革的取向、德法并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法治建设与国家发展,并构建适应中国人民生活的法治模式。人民取向的法治观、平等的法律保护、“天下大同”的法治视野,又成为现代法治创新的重要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969.
970.
魏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5):95-95
6月9日,由北京大学与韩国和平统一咨问会议共同举办的中韩专家论坛邀请到两国二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及探索两国新的合作领域。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在区域内贸易关系和其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核问题、领土争端、政治历史问题以及环境、能源、共同卫生等问题也对各国提出了挑战。2006中韩专家论坛的召开旨在通过学者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