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572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渐成多元趋势,并对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观念均产生强烈冲击,导致腐败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新形势下反腐工作能否实现治本初衷,需要建构惩戒机制,实现"不敢腐";规范制度建设,实现"不能腐";强化思想引导,实现"不愿腐"。  相似文献   
102.
法官的职业性质、工作内容及现实的要求,需要每一位法官按照现代司法理念更新思维方式:法律至上,兼顾情理;法律意义上的真实不同于现实中的真实,实事求是原则在诉讼程序中要受到限制;法律的确定性和司法决策的可预见性要求法官克服模糊性思维,进行逻辑推理;程序与实体既相互联系,也有其独立的价值,法律的发展会促进程序和实体一体化。总之,法官职业化的过程就是法官职业群体形成同质化思维方式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法官思维方式有赖于现代司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3.
美国作为英美法系实现法官一元化制度的典范国家,其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遴选法官方面。美国的法官选任过程极其重视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民主机制。尽管其未必能够悉数摆脱选任过程中夹杂的政治阴影,但是,美国法官供给渠道和选任方式的多样化,无疑可以为我国实现一体化的法律家阶层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4.
运行良好的司法制度,一定是对法官充分信任的制度。司法公信力的提高,司法权威的树立,应当以对法官的充分信任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5.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入 ,法官在法律制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学者在论述司法制度的重要作用和法官学识的重要性的同时 ,却往往忽视了让法官作出公正判决的背后的因素———法官的职业品格。本文认为法官的职业品格是维系一个职业荣耀和尊严的重要保证 ,也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证。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论证法官的职业品格 ,那就是 :刚毅、谨慎、平和以及勤勉 ,而这恰恰是让法官赢得尊敬的一个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6.
法官是当今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处的特殊领域,还有他所拥有的极大的权力。人们已经认识到要去制约这种权力,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形成规范和有效的制约方式,这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人们对法官的某种惧怕,在实践中司法的公正性就显得不那么权威,本文试图构建一个法官责任制度的框架,使这种制度成为制约法官的有效手段,成为法官头上的利剑。  相似文献   
107.
陈日华 《文史哲》2011,(2):156-163
<正>英国的宪政历程是一个漫长演变的过程,从《大宪章》与《牛津条例》到《人身保护令》与《权利法案》等,是各方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并妥协的结果。假如说贵族、议会是从横向维度对王权进行制约,从而体现宪政性质的话;那么在纵向维度对王权有所制约的就是地方自治制度。正如斯蒂芬·L·埃尔金所说:"因此,关于立宪政府政治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是关于地方政府的设计。"④探  相似文献   
108.
"案多人少"是我国司法实践在特定语境下所实际面临的问题。化解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寻找应对方法,还需要从诉讼制度之外找寻应对的方法,实现这一问题的综合应对。诉源治理、行业调解机制的建构和发展、传统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仲裁制度的改善、法官体制改革的深化等,都是"案多人少"问题的有效应对方法。在这些制度和方法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协同,注意其与司法手段的有机衔接。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化的应对系统。  相似文献   
109.
杨杰 《天府新论》2022,(1):111-121
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技术,失信联合惩戒饱受泛化与滥用的质疑。厘清失信的内涵是正确适用失信联合惩戒的前提,但学理上对失信内涵之艰难探索,仍然无法揭开失信之“面纱”。目之所及,“违法说”存在逻辑错误,违法并非失信的充分条件;“违约说”“丧失民事名誉说”“负面信誉评价说”未能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边界;“失德说”“违背道德诚信说”未能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逃避社会责任说”受制于“社会责任”只是一种倡导性而非强制性规定。为了避免公权介入私权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失信必定是违法,但必须剔除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在此基础上,失信可视为违法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法政治学而言,国家推行失信联合惩戒的政策意图是强化重点领域的法律实效。失信是一个富有政策性的概念,失信具体包括哪些违法种类,取决于国家治理的需要,并随政策的调整而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0.
新刑诉法通过强化庭审法官主导地位、恢复卷宗移送方式和边缘化辩护职能等方式,朝着审问模式回归,然而在庭审制度上确向控辩模式演变。进退之间使人对法官能否保持中立、检察官能否履行客观义、辩护人能否有效辩护产生质疑。应避免法官庭前预断、建立判决理由论证制度来确保法官中立;构建证据展示制度、赋予检察官变更指控权、建立违反客观义务的制裁措施来明确检察官客观义务;扩大指定辩护范围、提升辩护能力、建立无效辩护制度,促进辩护律师尽职尽责来注重有效辩护,进而完善新刑诉法确立的庭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