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6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487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认为有必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重构民事案件的诉讼模式,由此提出利用网络审理民事案件构想,其核心内容是由程序法官负责组织流转程序,由实体法官通过网络在异地负责案件的审理及裁判。  相似文献   
82.
杨艺红 《中州学刊》2007,(3):113-115
法官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但作为我国司法制度主体内容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却未能清晰地体现和明确这一理念,导致在现有体制下产生出一系列实际问题。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四条的切入点之一,是要正确定位法官的角色,将行使审判权的主体回归于法官个人。  相似文献   
83.
法官的职业性质、工作内容及现实的要求,需要每一位法官按照现代司法理念更新思维方式:法律至上,兼顾情理;法律意义上的真实不同于现实中的真实,实事求是原则在诉讼程序中要受到限制;法律的确定性和司法决策的可预见性要求法官克服模糊性思维,进行逻辑推理;程序与实体既相互联系,也有其独立的价值,法律的发展会促进程序和实体一体化.总之,法官职业化的过程就是法官职业群体形成同质化思维方式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法官思维方式有赖于现代司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84.
“公正与效率”是法院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屯溪区人民法院,以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为公正司法的根本保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司法实践,强化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审判工作,司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5.
在我国,司法机关的人、财、物事实上都在地方行政机关的控制之下,但至少在宪法层面上确立了“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司法机关独立原则。但是,有关法官独立的话语却始终不能提上议事日程,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问题。  相似文献   
86.
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形成有赖于严格、公正、合理的制度保障。到目前为止 ,我国尚未形成造就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制度条件 ,对此 ,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7.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案件超期现象,但是当今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却缺乏对超期案件的关注。超期案件的产生基于复杂的中国实践,流水线式案件移送流程、独特被害人反应机制、辩审冲突、法院内部讨论决定机制,以及错案给法官带来的司法判决压力均成为超期案件产生的诱因。除显性超期外,延期审理、中止诉讼、诉讼程序转化等程序滥用也会带来案件的隐性超期问题。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法律对案件超期后法官违限责任的具体规定,并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其成因,从严格法官违限责任、重大案件整体违限责任、多元化追责主体违限责任分担机制三个方面对当今中国法官案件超期责任进行再构建。  相似文献   
88.
89.
法官阐明是实行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的一种重要修正机制,面对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中产生的诉讼增多、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高昂等问题,两大法系国家都将法官职权的扩大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作为具有职权和义务双重属性的法官阐明,法官的消极阐明或者过度阐明,都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侵犯和法官中立地位的破坏。律师参与民事诉讼具有与法官阐明相同的功能,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能够有效减轻法官阐明义务,降低法官阐明强化对于民事诉讼模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0.
陈宝军 《天府新论》2019,(4):115-123
推进庭审实质化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相关研究表明,民事庭审实质化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并不一定要改变现有的诉讼体制,它更需要现有庭审制度的落实及完善实施保障,因此可以借助法教义学知识和工具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法教义学的解释、建构和体系化工具,可以为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进而促进民事庭审制度的发展,并确保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按照民事庭审实质化的目标指向,对照我国民事庭审虚化的问题表现,可以从强化法官释明、开展二次争点整理、推进当庭宣判等方面推进民事庭审实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