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试论先秦时期有关环境资源的节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德 《江汉论坛》2007,(1):97-102
先秦时期有关环境资源的节约思想分为五个系列:道家的节用寡欲思想;儒家的节用伦理思想;墨家的节用贵俭思想;法家的节用能动思想;<周易>的节用简易思想.先秦产生这些思想有七个原因:治理国家;对付灾害;引导社会风气;恪守天道;资源逐渐减少;效法先贤;对环境资源的理性认识.先秦节约环境资源采取了三个举措:"网开三面";适时封山禁湖;统筹兼顾.先秦时期的环境资源与节约思想构成了当时的思想潮流,我们不仅要从新角度加以研究,还有必要发掘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2.
从人性论的角度分析法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商鞅建构其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思路,这也对我国古代法律制度“重罚”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客观的意义讲,商鞅的人性自利说符合法律发展的本身需要,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3.
张千帆 《国学学刊》2022,(3):49-60+139
本文梳理了战国法家思想的基本脉络,并论证了其和现代法治思想的一致性。文章指出,法家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提倡严刑峻法,而在于其狭隘理性主义行为假定的内在局限与道德无用论的逻辑困境,以至于不得不违背其自身的理性主义假定而把全部权力和希望都寄托于君主一人。文章顺带讨论了困扰法学界的刀制—水治、恶法—良法等概念,并为法家思想现代化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4.
先秦儒墨法家义利观是传统义利观的源头活水。无论是孔孟的先义后利和荀子的以义制利 ,还是墨子的贵义兼利和韩非子的崇法尚利 ,它们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历史命运表明 ,义利观归根结底是社会各阶级之经济利益及力量对比在道德领域里的反映。总的来说 ,中国古代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那种追求个人幸福、个人利益的义利观 ,也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和范围内阻碍了社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 ,先秦儒墨法家义利观仍然为我们留下了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思想资源 ,就某些方面来说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法家政治文化精深而实效,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它的历史境遇却并不如意,由是,在现代语境下对之进行新视角的解读和观照就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以文本解读为范本,运用现代的话语系统和政治术语对法家政治思想作了新的探析,重点是对其政治文化基线由之推导出的政治冲突、政治整合思想作了纲要式的论析与清理。  相似文献   
146.
法家的文化模式注重人的自然属性,主张用法来文化人性,构造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对人性的一次大解放。它缔造了秦帝国,成功地完成了中国文化的物态结构与制度结构,确立了中国文化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社会的两大传统。但法家模式也存在着从对人性的约束与规范发展到对人性的捆绑与伤害等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47.
为了破解战国"大变局"中的国际"丛林法则",完成天下统一的历史任务,法家提出了"尚力""尚利"的现实主义外交思想,主张"实力至上""独立自主""治内裁外"的外交原则与方法。法家认为,国家必须以增强自身实力为首要任务,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并不断地发展改革内政,才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捍卫国家利益。法家现实主义外交思想对今天也不乏启示和镜鉴。当今世界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历史大变局中,我们首先要努力增强国家"实力"来捍卫自身"实利",同时还要着力构建新的国际秩序,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到"德"与"力"、"义"与"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8.
秦代刻石文共计七篇,它们反映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对未来国家发展的规划设计,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先秦法家思想的接受和继承。主要表现在重视国家法令、重视分职以治吏,以及民俗的法律化和对确定的大一统王朝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解读刻石文我们还发现,秦始皇对法家思想不是一味地继承和接受,而是同时又有所发展:他并不遵行法家着意提倡、主张的君无为臣无所不为的"无为而治";他不再坚持法家非常重视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而是在重农的同时也为工商业提供了适度发展空间;融阴阳家思想要素于法家之中;主张偃兵息武。这些接受和发展表现为我们动态地认识先秦法家、客观地评价秦始皇提供了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49.
法家在近代的复兴,除了时代的召唤之外,还存在着发生在儒家内部长时期的学术史的准备。从章太炎的荀学研究入手,观察从清代中期不断壮大的礼学思想及其在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的变形,可以发现,章太炎在重新梳理法家人物谱系的基础上试图进行新的儒法互动。章氏将"法"的概念回溯至《周礼》,法家由此超越了自汉代以降的单纯工具论的层面。在西方现代学术思想以及经典文献所记载的原始礼法的汇流中,儒、法关系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加强制度建设无疑是晚清政治治理的基本课题,而在章太炎的思路中可以见出,道德建设依然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0.
道家论政的主旨是因任自然的无为而治,法家论政的主旨则是以法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的完善,采取的是循名责实的干涉主义;而黄学则是道、法之间的重要的过渡环节,正是黄学的"道生法"、"抱道执度"、"循名复一"以及上下有别的王术观念等,使法家实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即上无为而下有为.黄学的一些理论命题及观念构成了法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