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81.
"谏议"是专制君主政治的重要内涵之一,秦汉时期的《淮南子》对此有着深刻的反思和认识。《淮南子》认为谏议对统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政治上能矫正君失,和辑君臣,促进王朝稳定发展。《淮南子》反对刚愎自用,拒谏妄为,主张统治者应理性求谏、善于听谏和积极纳谏,对自身政治行为有所约束和调控,构建良性的君臣关系,实现"圣王"之治。《淮南子》论"谏",在政治哲学上,受到黄老道家的决定性影响,而在政治权术上,道、法思想则有所相通;与道、法相比,儒家的思想影响略显逊色。《淮南子》论"谏"不仅在秦汉道家中最为深入,而且也成为西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谏议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82.
"君臣互市"说是韩非君臣观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出韩非政治思想"君权至上"的理论实质。韩非从人性之私的伦理内因、君臣势异的政治外因和公私争利的现实基础三个方面深刻诠释其"君臣互市"的政治主张。坚持"君权至上"的根本立场,促使韩非的"君臣互市"说走向极端化"尊君卑臣"的政治歧路,造成君、臣关系的内在失衡,陷入恶性发展。"君臣互市"说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专制权力下君、臣关系的真实内涵,但片面化认识君、臣之间利益关系所产生的消极性,导致韩非无法推动君、臣关系的良性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3.
傅夫根 《江右论坛》2007,8(5):54-56
作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是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继承了法家思想,主张严刑酷法,以吏为师;另一方面,韩非的学说却本于黄老无为.两种不同路径的学说在韩非这里得到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韩非的思想只能是一种政治学说,韩非学说的主要部分是他的"法术势",是为维护君权统治的一种政治学说.他的人性论和公利私利之辩共同构成了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从韩非的理论路径来看,具有鲜明的伦理思想的部分是人性论和公私之辩.  相似文献   
184.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派别,他们均重视法治。但由于所处地域的历史及文化传统不同,故其法治思想的内容也不一样。若进行划分,可分为以管仲为代表的齐国法家和商鞅、韩非为代表的秦晋法家。研究二者的不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先秦法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5.
亚里士多德与法家的“法治”理论分别代表了西方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最高水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形成的原因,不但对于理解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法哲学传统,而且对于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6.
以法驭下,是法家驭下思想的根本;以术驭下,是法家驭下思想的关键;以势驭下,是法家驭下思想的核心。法家驭下思想强调法、术、势兼用,把三者融会贯通起来,从而实现对下级的有效驾驭。在单位管理中,领导者应充分吸收和灵活运用法家驭下思想,同时注意克服其弊端。应循名责实,用好赏罚二柄;不轻易表露欲望和喜恶;防微杜渐,善用防奸"七术";善于设势,宽猛相济。  相似文献   
187.
马克思思格新的公正观以西方社会形态演变为依据,从社会经济学说的角度研究并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公正观.而中国儒道墨法家的公正观则植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除了与西方社会的公正观有一定的共性外,还具有特殊性.因此,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与中国儒道墨法家的公正观之间的关系,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8.
189.
190.
一直以来,学界总是将隋代速亡归因于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过份迷信法家的治国理念,实施严刑峻罚。但笔者认为,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与隋相似的秦代也曾推崇法家,并籍此实现了秦国的富强。但到了秦始皇时期,虽仍旧使用法家治国理念,却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笔者认为,其内在原因是秦始皇父子对法家思想的认知逐渐背离了其基本含义,由严刑转向了滥刑。隋文帝父子的情况与之一样,因此,隋是亡于滥刑而非法家的严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