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97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法家的法治主张,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学派,首先,法家从作为统治者的君王的角度,认为绝大多数君主通常都是些上不及尧、舜,下亦不为桀、纣的"中人",这些作为"中人"的君主借助法也能将国家治理好;其次,从被统治者角度,法家实质上是将作为被统治者的臣民分为"善人"、"恶人"及介于"善人"与"恶人"之间的"中人",由于社会中绝大多数被统治者是"中人",因而国家治理的重点和最终目标就在于这些"中人".  相似文献   
72.
在管理学视角下,法家的“刑赏”实质上是在合理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激励手段。先秦诸子中,法家的激励理论是最完备的。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许星凯 《现代妇女》2013,(10):33-33
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助秦国统一六国,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本文从韩非子“势,,的思想出发,来讲“法”“术”“势”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族刑是中国古代社会常见的刑事责任连带方式,它的存在与中华法系相始终。这种野蛮而残暴的酷刑在中国传统社会居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合理合法性一直不曾受到真正的怀疑和挑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直接相关。中国古代家族本位的伦理道德观与一以贯之的重刑主义法律观实乃族刑数千年长盛不衰的两大思想支柱。通过对族刑的社会文化分析与诠释,有助于更全面深刻理解这一古老刑制的历史文化意蕴,进而提升我们对中华法系酷刑化特征的认识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75.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礼治”的思想,法家则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思想。文章分别阐述儒家、法家的法观念,并对两家法观念进行对比,阐述儒法融合的过程和表现,进而详细分析融合的原因和对后世法律、治国方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先秦法家人才选拔观有四点是有利于当时社会进步的,即以功授官、任人惟贤、不拘一格与重在实践.它们后来被曹操、赵匡胤、朱元璋等杰山君王所吸收,化做中国古代人事制度中的积极因素、人才选拔制度中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77.
<正>晁错,我们习惯于把他看成法家。司马迁和班固都说他"为人峭直刻深",但我以为,法家人物有他们自己的处世规则,他们往往有大仁大德,能大公无私,事情往往做得大模大样。不像儒家那样小恩小惠,小里小气。  相似文献   
78.
文章主要以封建社会政治集权性和经济分散性的矛盾冲突为基点 ,分析双方在法律观念上的异同。对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儒法合流”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9.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而秦国却只接受了法家的主张,走上变法图强之路。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双向选择的结果。秦国的现实状况决定了秦人需要一种务实有效的治国之术,法家则需要实施自己治国方案的政治舞台,二者一拍即合,由此上演了秦人在历史上兴衰沉浮的悲喜剧  相似文献   
80.
法家认为,对个人而言,按法度生活就是按职分生活;法度是一定的、可以把握的,但法度的实践却是不定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法度在合理的轨道上行进,这就是法家选择"理"的最大理由。"理"是动态层面上法度运行规律的凝聚,是法度实践过程里的航标;"理"不是一般的存在,是道理的存在,是道的具象;"理"不仅具有时变性、公器性的特点,而且持有平易性、功利性的特征;"理"是法度实践的保证。总之,"理"是解开法家思想真谛的枢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