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09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83篇 |
劳动科学 | 57篇 |
民族学 | 839篇 |
人才学 | 166篇 |
人口学 | 44篇 |
丛书文集 | 4140篇 |
理论方法论 | 843篇 |
综合类 | 6706篇 |
社会学 | 688篇 |
统计学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476篇 |
2022年 | 523篇 |
2021年 | 657篇 |
2020年 | 553篇 |
2019年 | 496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387篇 |
2016年 | 485篇 |
2015年 | 765篇 |
2014年 | 1095篇 |
2013年 | 867篇 |
2012年 | 859篇 |
2011年 | 861篇 |
2010年 | 773篇 |
2009年 | 800篇 |
2008年 | 840篇 |
2007年 | 644篇 |
2006年 | 600篇 |
2005年 | 578篇 |
2004年 | 472篇 |
2003年 | 406篇 |
2002年 | 360篇 |
2001年 | 357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直接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根据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旨在揭示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1199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组织认同负向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且同时负向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就民主理论、实践背景论,近现代选举制度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民主"则是选举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总体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选举日趋成熟,已能发育出自我调节机制甚至纠错机制.选举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必须与整个民主法治体制和其他民主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否则将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导致选举的革新与变革.因此,保障选举的民主性是选举制度的关键和基础,法治是民主选举的有效保障,公民教育是提供民主选举所需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4.
丁锐华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忘记这一点。如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影响到社会和谐的诸多方面,直至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文章指出,作为依法治国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法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严肃执法,维护环境的公平正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后盾力量。 相似文献
105.
法治秩序持续再生产何以可能?从伦理精神维度反思,宪法法律制度未必能使法治秩序持续再生产,除非它伴生一种伦理文化传统,此种伦理文化传统有牢固的宪法法治信念,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具有普遍承认、契约法治与公共政治参与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06.
公众共用物起源于古罗马法,其在英美法系国家之英国得到专门化规定。英国公众共用物法律不仅对其共用物进行明确定义,并构建公众共用物进入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公众进入共用物的权利。这种公众进入权不仅是一种法律权利,更是一种习惯权利,是公众共同使用的权利。英国公众共用物进入法律制度启发我国公众共用物法治构建应突破传统私法的规制,在构建使用制度时应符合我国现实需求与法律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有效缓解公众共用物悲剧的发生,保障公众的使用权利。 相似文献
107.
陈科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1)
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在更多的机会中展示出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但就目前总体情况看,相当部分学生文化素养欠缺。究其原因,是中华文化的积淀太少,缺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本文从文化及文化力入手,论述了这样的事实:认同的基础是文化;民族存在的根基在于人类文化的不同;不同群体的人们正是从这些文化的不同中感悟自我,认识自己的民族归属。 相似文献
1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的10条历史经验。其中将“坚持人民至上”置于重要位置,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与立场原则。从“人民至上”视角出发探讨法治龙江建设,着重厘清“人民至上”理念指导下法治龙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09.
传统文化与法治:法治中国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治之路是中国特有文化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必须探讨如何把握中国法治建设与文化的互动,对法治过于形式化的批判倾向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法律在自身的内部以及与其他社会文化都存在着文化的流动,因此,一个国家法律的自我表达总是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其表现为具有浓烈的地方性知识形式所反映的一种社会规则,这必然深深地影响着一国法治的存在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法治相互关系来看,治道以人的主体至善为根本,以强调人的主体至善为基本路径,这也是中国法治在中国文化流动中所表现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0.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城市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征地使得一些农民获得城市户口,被动性地适应城市生活。城乡在空间上的对立嫁接到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与市民身份的对立上,加深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冲突。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生活空间的改变无法代替其行为和心理的完全转变,适应城市生活是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