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4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277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90篇
人才学   15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202篇
理论方法论   473篇
综合类   6756篇
社会学   52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910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650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闫召峰 《职业时空》2008,4(1):25-25
中国是诗的国度,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凝练概括的意象,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强烈的感情,优雅深邃的意境,对人的审美能力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 ,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 ,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由此生成的审美体验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这一审美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审美的基本性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3.
在我们的生活中,阐释像一张网,让人无处可躲.进而在不断的阐释中获取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很难想像当人类一旦对自己的行为停止阐释,还能有效地抵达思想,提升自身。然而,苏珊·桑塔格偏要反对阐释,殊不知她在反对阐释的同时也在阐释,阐释为什么反对阐释的理由,因而形成了一个悖论,但如果在阐释之前设置一定的定语,那么就是另外一种情形。苏珊·桑塔格当然为自己设置了定语,即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僵化陈腐、墨守成规的  相似文献   
124.
师范生由于进入青年期,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生的视野开阔,世界观逐步形成,对音乐的情感反应和情绪体验比较明显,有一定的可塑性,这个时候对其进行音乐欣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5.
论翻译审美主体的禀赋资源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审美主体的禀赋资源包括译者的人格修养、文学修养以及审美偏好和善赏、顿悟能力等,译者禀赋资源的丰俭直接关系到文学译作效果的优劣。文章从一个新的视野角度分析、论证了译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最终结果所起的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曹谦 《江淮论坛》2008,1(2):119-125
本文首先对京派给出了一个相对侠义的界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重点对周作人、朱光潜、沈从文、李健吾、林徽因等人的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文字进行细致的全面梳理,得出京派文学观的4个方面和12点内容.并在梳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京派的文艺观就是审美的文艺观,京派始终坚守着文学的独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27.
在学校中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美学课的任务。在文学欣赏课中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典范的文学作品中蕴涵着诸多的美的因素,意蕴美、心灵美、真实美、想象美、语言美、和谐美等。在这些美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使之成为21世纪中高规格、高层次并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8.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带有形而上特征的审美活动正从孤立的时空中走出来,融入到更为广阔无限延展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产品也更多地带有了商品属性成为普遍的消费品。这些都给文艺理论在新世纪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文章试从文艺观的调整、知识立场的反思、批评对象的拓展以及批评平台的拓宽这四个方面对消费时代的文艺理论的建设问题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29.
巴林石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掘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研究、宣传,它已经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而是赫然跻身于四大名石之列。它出世晚,蕴藏丰富;它绮丽的外表和深藏的意蕴逐渐被认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本文讨论巴林石的美,也就是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0.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