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72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507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七星剑     
《老年人》2014,(4):45-45
正红先和此局精炼,七子组成画面,擒纵开合适宜,在逆境中转机。十一回合成和。着法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32.
《职业》2012,(35):20
苏州技师学院的课程改革,几乎经历了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个历程,不管是国内的模块化课程、宽基础活模块课程、项目课程,还是德国核心阶梯课程(双元制课程)、加拿大能力本位课程(CBE),一直到目前的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等,都留下了全院师生们不懈追求的足迹。  相似文献   
33.
在历史悠长的"西方的中国形象"或"西方的中国观"中,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以斯诺的《西行漫记》为代表的红色中国书写具有全新的范式意义。不同于同时期的赛珍珠、弗莱明等人的中国书写对"老中国"的表现,斯诺描绘了"活的中国"与现代世界的互动。斯诺式的中国书写不仅反映出注重古典研究的欧洲汉学向关注现代中国的美国中国学的演变,同时也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世界意识"的生成对人文学的深刻影响。斯诺的中国书写虽然未能改变"西方"的历史,甚至未能真正改写"西方的中国观",但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并且由此改写了"世界史"。  相似文献   
34.
建立水权制度的目的是促进水权交易,即定"源"以促"流",因而水权理论建构应遵循的原则是:凡不能或不宜流通的权利均不应纳入水权范畴。水权即取水权,是主体从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中分离一定量之水并取得其所有权的权利。水权不应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经营权、水所有权、水环境权。  相似文献   
35.
“比兴”与中国诗学意义的动态生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兴”不仅是中国诗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且更是中国诗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它可以作为描述中国诗学意义生成模式的基点。“比兴”意义的生成乃以它所具有的两个意义场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取类”、“取象”的方式实现的;两个意义场之间的张力互动在追求意义生成的动态性的同时实现了意义生成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36.
从《熊》看福克纳对美国白人文明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通过《熊》这部作品描述一场狩猎活动,反映出美国白人的到来导致了美国森林的退缩和"未受玷污而不可败坏"的森林居民的消逝,并为之深感难过。他反思了美国白人文明,强烈地批判了它的毁灭性和邪恶的一面,并希望能为人类找到一条合理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7.
优先取偿权是法定的特定债权人享有的对债务人的财产有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取偿的权利.优先取偿权人就债务人的财产,尤其是特定财产,在权利实现上具有非常强大的物权效力.但学术界对该权利性质的认识与看法极不一致,究竟优先取偿权的性质如何、立法应如何对其规定,值得深入研究.对优先取偿权的把握,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该权利的本质.笔者认为优先取偿权不是债权的效力,也不是债权间的优先顺序,而是一种实体性权利.就其特征而言,已完全符合物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独立的担保物权类型,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8.
从考古发掘的图像资料与古文献的相关记载出发,探讨轩辕帝与有熊氏的关联:一方面检讨远古"熊图腾"的成因,说明文学与人类学的多元视角和知识视野时追寻远古失落之文化记忆的作用,并昭示其融入国学谱系后的效应,尤其是在"释古"方法上的推动与创新;另一方面也试图经由中国古代的例子,探讨人类学中国话语之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39.
经典的文学史研究理论关注的核心是狭义的文学文本,即通过书写和评价而固化、经典化了的书面文学形态。固化了的文学典籍文本是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体验记忆,而经典的文学史就是把这些固化了的记忆片断通过某种逻辑联系起来,构成了关于历史过程的想象。这种历史叙述虽然以历史文本为依据,对于历史活动过程的解释却是建立在想象逻辑的基础上,脱离了历史语境的活态。对历史的研究还需要一种对持续地发生和发展中的活态过程的关注,即关注文本背后的活动形态和发展演变的动态,更加关注文学行为而不仅仅是固化了的文本。这就是对活的记忆的追寻和重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典籍文本所记录的历史片断不同,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遗产,而是通过持续的活动延续至今的活的历史记忆。文学史的研究应当从经典的研究思路中拓展开,关注这种被典籍掩盖了的记忆,通过寻找这种文本外的活动与经典文本的关系而形成新的更加系统生动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40.
本文探讨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演述中的祭祀仪式和祭司活袍,认为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和活袍是演述得以完成的关键要素,仪式中的一系列事项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