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5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1195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文章拟从英汉表达习惯及英汉语言特征分析并阐述英语微妙动词的意义理解及翻译表达。由于汉语突出“主体”,英语强调“客体”,决定了英汉语的许多不同语言特征,加上各民族不同的表达习惯,产生了英语微妙动词的难以理解与把握。最后总结说明英语词汇的学习与应用不仅需要了解它的表层意思,更要了解其深层含义,以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202.
动词在语言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日语动词也不例外。若想研究日语动词的种种状态,有必要弄清动词的分类。从目前研究来看,根据动词本身所表达的词义,日语动词可大致分为动作动词、变化动词、状态动词等。笔者所列举的动词并没有囊括所有的动词,不过根据以上分类法也可将日语其他动词进行归类。愿为日语学习者或日语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03.
记不清在什么地方曾看到过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就“发现”和“发明”这两个动词各造一个句子,以彰显它们之间在含义上的差异。有个机敏的小学生回答道:“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我爸爸和我妈妈发明了我。”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引来了笑声,但仔细一想,它确实别出心裁地道出了这两个动词在含义上的差异:“发现”就是把原来已经存在着的事物对象化,“发明”就是把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创造出来。从这个有趣的故事联想到“做学问”。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学问也就是像那个小学生一样“找差异”。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使…  相似文献   
204.
本文认为,除了语法著作普遍提到的兼语短语中的兼语之外,还有一种存在于某种复杂的偏正式动词短语中的兼语.两种兼语有同有异,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含有兼语成分的偏正式动词短语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205.
本文在对《诗经》中"斯"进行穷尽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用法的不同逐条归类,并试图解释各用法之间的发展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206.
安康方言中的“V开(NP)了”结构,实际上可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S1,如“砸开大门了”;一类是S2,如“练开气功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两种结构的对立:一、S1和S2对其动词V的要求不同,S1中的动词V具有移位性,S2中的动词V具有持续性;二、S1和S2具有不同的变换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可说成“把大门砸开了”,“练开气功了”却不能说成“*把气功练开了”;三、S1和S2具有不同的否定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其否定格式是“没有砸开大门”,“练开气功了”,其否定格式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也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了”。  相似文献   
207.
本文对系动词进行定性分析和量化分析.作者运用统计软件SPSS和编程语言SNOBL4对科技英语数据库--T4中的系动词进行量化分析,从中获得的数据与系动词在其它三个数据库--LOBA和BROWNA(新闻英语数据库),MTE(法律英语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总结了系动词在科技英语中的用法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08.
"既"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不但出现频率高,应用时间长,且用法丰富.金文代表了其早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既"有动词、时间副词、关联副词三种用法,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不但可为了解该词的早期发展轨迹提供重要线索,亦可为传世文献相关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09.
本文从汉语和日语的动词对比来分析它们在句子意义上的特征.日语动词由于有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存在,它们在体现动词的"有意"和"无意"上分工明确.汉语是独立语,动词语意受大的语言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汉语动词的"有意"和"无意"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笔者认为汉语句子里面是以动词为中心,外围成分向内影响,最终决定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而日语正好相反,是以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为中心,从内向外围成分影响,最终决定整个句子的有意或者无意.也即是说,汉语是大的语言环境意合后决定中心动词的意向性,日语是中心动词的意向性决定整个语言环境意合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210.
感受动词通过与动作动词相同的形式表示感受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动作动词,也不同于表感受义的形容词.感受动词作为非自主动词的感受义,同动作动词作为自主动词的自主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地识别它们往往有赖于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