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06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管理学   5519篇
劳动科学   370篇
民族学   294篇
人才学   1397篇
人口学   184篇
丛书文集   3341篇
理论方法论   825篇
综合类   10889篇
社会学   3033篇
统计学   1204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669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903篇
  2014年   1855篇
  2013年   1535篇
  2012年   1734篇
  2011年   2111篇
  2010年   1745篇
  2009年   2022篇
  2008年   1965篇
  2007年   1366篇
  2006年   1268篇
  2005年   1250篇
  2004年   982篇
  2003年   1029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785篇
  2000年   625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万花筒"类课程在高校各专业普遍存在,且其授课效果一般不是很理想,其根本原因是:该类课程各章节间较少理论或逻辑关系,重点不突出,极易造成"学生听得昏,老师讲得累"现象。该文以典型的"万花筒"类课程机械安全技术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厘清"万花筒"类课程各章节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授课,有效提高"万花筒"类课程授课效率。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安全技术课程中最重要的4个章节分别为冲压机械、锻造工艺、焊接工艺和起重机械,其它章节重要度排序也符合预期,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82.
983.
本文对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建设中的一些要点进行论述。首先,介绍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拓宽了覆盖的工作范围、丰富了工作的内容、为员工表达真实的想法提供了保护等方面。其次,对工作落实的方位与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84.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冲击,行政档案的管理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本文从行政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义入手,分析当前背景下存在的现实问题,探寻信息化技术用于行政档案管理的作用价值,从而有效转变工作思路,提升信息化技术背景下行政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85.
当韦伯将现代性的问题诊断为技术问题的时候,技术成为现当代哲学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成为梳理技术问题的一条线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发展对于现代性的审思和批判方面是有着卓越功绩的,然而,在对物化与技术之关系乃至对技术之本质的反思方面的缺失构成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一道"硬伤",这同样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缺失。在这一点上,技术现象学凭借对于技术之本质的积极探索而走在了他们的前列。  相似文献   
986.
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技术形态的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987.
988.
进入新常态后,很多学者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现象与"中等收入陷阱"联系起来,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仍备受争议。从概念严谨性的争议和统计研究结论的分歧两条线索梳理不同观点,可将统计研究的意见分歧来源归纳为统计维度、观测时距、收入区间的界定模糊。具体而言,仅从截面和时序的统计维度考察或者将观测时距定义在较短时期内,研究结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存在的,反之亦然;"中等"是泛指的收入区间,用来引导经济学概念容易致使判别差异。中等收入陷阱一般的学理依据是人口和技术红利枯竭,从这两个视角论述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依据是否成立,可以发现:将工资上涨作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充分条件缺乏实践证据,是对刘易斯二元模型的过度解读;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技术红利枯竭并不能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89.
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具有"相依性",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及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要素替代弹性的框架下构建异质性区域随机前沿模型,通过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结构的适配性来剖析TFP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要素禀赋与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有效要素组合使生产处于经济区域,但技术选择惰性使得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负增长;中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结构的匹配失当;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与禀赋结构低效匹配,丰裕的劳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东北三省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低效匹配源于有效资本与劳动的双重短缺。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