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1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1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132篇 |
社会学 | 3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是 :1 .供给量过大 ;2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3.乡镇企业吸收能力减弱 ;4 .农民自身素质低下。在这种背景下 ,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的浅层次转移就变得非常必要和实际。要实现浅层次转移就应注意发展高质量农业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完善劳动力的流迁机制 相似文献
2.
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强制控制内容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质量监督带来一定难度。本文根据多年监督质量的经验,提出了桩基监督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灌注桩质量监督从验收规范看十分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在调整公路桥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 相似文献
4.
缅甸不太先进,路边的房子、路上的车,与国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不过,气候温湿,各种鲜花繁茂无比,把这块土地装点出了几分梦幻唯美。 相似文献
5.
王工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2,(8):88-95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石涛题画集》中说:笔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中,有非笔墨所能传者。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同一个表象特征,同一词、句、笔、墨,乃至思维、行为,既是成功的优势,又是不足的缺陷,优出于斯,悲亦出于斯也。一旦失去这种统一,个性差异就不存在了。人非其人,画难为画。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概是于此。米之颠、倪之... 相似文献
6.
软弱围岩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军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针对工程地质情况,介绍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开挖方式、支护手段、防水技术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以后的工程可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大众文化的语境下,文学经典遭遇冷落。图像文化逐步取代纸质文学经典的中心地位;消费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产品感官化、娱乐化的审美取向冲击了文学经典阅读;大众对于文学经典的戏仿和解构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文学经典的权威;阅读主体的功利化和阅读文本的肤浅化,导致浅阅读当道。对此,应明确文学经典因其内在精神内涵绝对不会走向终结,同时,应努力重建经典意识,重拾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周图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2):81-84
多元传媒的崛起催生了浅阅读时代的到来,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与更新使作为传统媒介的报纸影响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报纸传媒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须在提高传播力、公信力和整合力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服务价值,使社会交流更加有效和通畅. 相似文献
9.
刘冬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313-315
甲香是我国所产香药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它主要产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甲香特性“浅俗”,所以较少用于医药方面,而是合香家必需的品种之一。它典型的应用事例在唐宋文献中不时可见,却并非十分众多。但甲香在香药应用中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青松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107-109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亨训"褰衣也",《尔雅》训"揭衣也","繇膝以下为揭",都是正确的解释。陆忠发将"揭"理解为"脱下裳"或"脱下衣服举于手上",既不符合古代的服饰习俗与渡河方式,也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词义系统,因而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