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22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4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78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91.
明清滥伐森林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洪升 《河北学刊》2005,25(5):134-138
历史上的海河流域山区曾经草深林密。明中叶以后,北京城的营建、烧炭、冶炼、战争破坏、滥建寺庙塔观及毁林开荒等,致使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不仅累积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792.
20世纪30年代湖北汉江流域的农业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特大水灾,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村经济遭受空前破坏。为扭转农业日趋萧条的局面,在国内工商界和农业院校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在汉江流域修复水利设施、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合作组织、整顿田赋积弊,这一系列农业改良措施,使处于困境中的汉江流域农村经济得到短暂的恢复,为全民族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93.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至今保留着一种用亦唱亦跳的歌舞表演来悼念亡人的习俗,谁家的老人去世后,在入土安葬的前一夜或几夜,邻近的乡邻、亲戚在亡人灵前摆一面大鼓,由一人击鼓,两人或多人对跳,亦歌亦舞,"笑着哭"来陪伴、追悼亡人。这种习俗,土家人称之为"跳丧"、"打丧鼓"或  相似文献   
79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水权制度是推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我国已有水权制度体系基于北方干旱地区实践建立,对南方丰水流域问题的关注度和针对性不足。本文聚焦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江大河和典型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基于对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综合调查的若干发现,提出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应重塑关于水情、区情和用水趋势的三点认识、确立用水需求和过程管理一个核心、理顺四组水权矛盾关系,紧扣分水、用水、管水三大环节,开展流域综合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初始水权配置、区域水权试点、涉水设施提升和其他制度保障等六项举措,为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95.
796.
韩江流域上游存在着密集分布于贸易通道上、祭祀两个及以上不同姓氏祖先的合姓祠堂现象,揭示了明清时期当地人如何通过再造祖先来建立地缘和血缘共同体的文化实践逻辑。从居屋中的家神祖先到祠堂中的宗族祖先,“祖先”文化意义的流动体现了流域贸易、山地开发、国家进入三者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通过联结贸易网络的“流动的祖先”,可以理解明清时期这一地域经济、政治与文化秩序的整体性社会转型,以及当地人在流域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消除族群文化区隔、以聚合上下游资源为动力的地方秩序建构。以祖先源流为文化资源的流域贸易与国家正统的联结,形塑了当地人源自中原汉人移民的“客家”自我文化认同,奠定了后来这一区域具有强烈国家文化认同的客家族群之基础。  相似文献   
79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之一,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结合清水江流域的经验观察,梳理了明清王朝国家食货体制框架下逐步兴起的以木材种植、采运为核心的区域共同经济的出现,以及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新型关系发展,探析了这一区域基础性结构对多元资源价值开发利用的全新生态理念生成的重要作用,以及其间包含的流动性、开放性与固定性相互交织,并在历史主体的能动实践中协同推进区域民族共同体的型铸。文章指出,这既是清水江流域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亦是清水江流域乃至西南山地民族社会未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98.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是流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近年来,在这一方向指引下,中国各江河流域纷纷探索具体的改革之路。文章选取珠江、辽河、长江三大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它们分别以"平等协商"、"统一集中"和"有选择性集中"方式实现流域管理与区域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改革特色,进而总结了这些改革中的共同趋势与经验:即因地制宜设立流域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法制、提升流域管理机构的作用与地位、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机制。这些经验能为全国其他流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799.
800.
针对目前流域氮污染问题的加剧,本文以在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下的有限理性地方政府和企业为博弈主体,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了在静态和动态补贴政策下地方政府的监管策略和企业的氮减排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各参数对动态补贴政策下均衡点的影响,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补贴机制下,系统存在四种演化稳定策略和一种状态下的周期性波动;其中企业的减排策略选择主要根据氮减排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政府是否监管主要取决于社会舆论成本与监督成本、补贴费用等因素的比较。当地方政府实施动态补贴机制,博弈双方的演化轨迹线将收敛于唯一的混合策略均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