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布局看,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加速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定位。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是福建必须在对台工作中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32.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蓝海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受到珠三角、长三角的“南北夹击”压力和被“边缘化”的挑战越来越大,处在激烈竞争之中。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不能仅盯着珠三角、长三角,而应实施蓝海战略,要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开启潜在的需求,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3.
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金融在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必须加强解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建立健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全融体系,建立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全力支持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4.
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总结、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必须进一步研究、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文章着重就新形势下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行初步探讨,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对接两大"三角洲"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既是对“闽东南地区”、“海峡西岸繁荣带”概念的延伸,更凸显福建对台区位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正视自身发展的差距、找准对接的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6.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广东东部、浙江南部和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海峡西岸是与东岸(台湾)相比较而言的.福建与台湾处于产业升级的不同阶段,因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海峡经济区"奠定基础.闽赣两省历史上就有密切的经济往来.江西是福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江西可以搭乘海峡西岸的班车与台湾对接,扩大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闽赣两省在经济建设中各有优势,互补性强,闽赣经济技术合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7.
38.
《社会福利》2009,(9):62-63
8月6日福建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深化“平安福建”建设工作的意见》(闽委[2009]32号),决定从2009年至2013年在全省开展深化“平安福建”建设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福建省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9.
海峡西岸食品安全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建设食品安全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分析海峡西岸食品物流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建设海峡西岸食品安全物流体系的思路及其对闽台食品物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0.
《领导决策信息》2008,(13):16-17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全国两会不仅提供了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和宣传地方省情的窗口,同时也成为各省借用中央部委、权威研究机构和大型国企的行政、智力、财力资源的重要契机。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两会"期间,内地共有17个省区分别与12个部委机构和11家大型企业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