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12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299篇
社会学   31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0 毫秒
891.
892.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伴随更深的商品经济对西部农村的渗透和冲击力,面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被一再颠覆,安塞的民间剪纸和民间绘画在不断被建构的文化空间里的守艺和手艺。  相似文献   
893.
洪贤博 《经营管理者》2009,(17):286-286
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情景教学法对提高中职学生说明文的阅读兴趣、情趣有较大帮助,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篇实践报告。  相似文献   
894.
895.
李海勇,1957年生,青海西宁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相似文献   
896.
王飞 《南都学坛》2010,30(5):138-139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可分为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自唐代以前的很长历史时期,工整、清丽、写实的风格一直是画坛的主流。南齐时期的谢赫将中国绘画的要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谢赫很清楚地告诉后人:用笔、写实、色彩、构图以及写生是画面组成的要素,  相似文献   
897.
抽象形态点、线、面是抽象绘画的独有表现形式。画面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虽然人们对此还是知之甚少。点、线、面之于抽象绘画,正如文学中的文字、音乐中的音符.它们在画面上的各种组合与排列关系。决定了画面的内在张力与实质。随着人们对其不断深入的研究与越来越精确的解读,抽象形态点、线、面的各种性格、语言、声音及其构成与表现形式也将不断凸现,对它们的应用也将达到一种可预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98.
赵孟頫与元四家的升降进出,与元代绘画的发展趋势及文人画的审美趣尚紧密相关,这可从宋元绘画之变,文人画推崇"逸品"进一步寻找原因。虽然赵孟頫"提醒"元画品格,自作涉及多种题材,却没能明确元画的发展方向,其画也未形成个人的典型风格。元四家才是成熟元画的代表和最高成就者,也因为他们符合并引导中国绘画向山水发展的潮流,而成为后世之典范,为明清两代极力推崇和模仿;文人画对逸品的审美倾向,使倪瓒的地位抬升得更高。所以,赵孟頫与元四家之变,正是中国绘画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9.
本系列文章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比较文学的有关问题。何云波的文章着重探讨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对建构总体知识学的意义与启示;焦静芳的文章揭示货币与文学的关系;左芬、林文兴、杨芳则分别以诗人彭燕郊的三首表现绘画、音乐、舞蹈的诗为例,探讨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去表达绘画、音乐、舞蹈的意境;谭琰的文章比较中国传统诗、画中空白的审美意义;姜攀、刘海花则分别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与园林、插花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0.
古人曾把"天"作为最高的人格神,"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无论是上古岩画、秦汉的墓葬壁画,还是南北朝到隋唐的佛画,都有一个显著特点,神的世界与世俗生活结合在一起。南北朝时,佛教壁画大盛,而究其内容,大多以否定世俗,牺牲生命以殉佛理为务。隋唐时期,在宗教佛画里,展现出了一幅幅极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