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2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4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74篇 |
理论方法论 | 34篇 |
综合类 | 387篇 |
社会学 | 67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龙江。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感,并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状态。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 行为和生理都会遭到破坏 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不安、焦虑、压抑、担忧、无助感和缺少安全感;行为上的易激动、行为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丧失学习热情、对生活没有信心、消极行为增多;生理上的失眠、头痛和肢体的疼痛。心理压力已成为困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和应对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2.
大多数的组织行为学家把员工的压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描述成一个上抛物型的抛物线,也就是绩效——压力曲线,他们认为,在员工压力承受范围内,员工的绩效会随其压力的增加而提高,塞利(Selye)称这种压力为积极压力(enstress),当给员工施加的这种积极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员工的绩效就会达到最高值(P’)。此时,如果继续给AT施加压力,其绩效会随压力的增加而下降且边际压力递增。而这时的压力也就变成了消极压力(distress)。“适点压力”就是积极压力向消极压力转变的这一转折点,如图1所示,在S’这一点上,员工的绩效达到最高值P’,S’这一点上的压力也就是“适点压力”。 相似文献
153.
154.
税收饶让作为一种税收优惠政策,以避免重复课征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税收饶让政策本身积极和消极效应,我国应适度扩大税收饶让所覆盖的国家范围,建立合理评估税收饶让体系,合理限制税收饶让的使用范围,灵活合理规定税收饶让的比率及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55.
罗干在全国公安机关“三项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有的民警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有的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把手中的权力视为商品交换的筹码等等。凡此种种,都是滋生队伍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关注中国情境下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在回顾已有研究基础上,从受文化因素影响较大的气质性情感角度,研究人格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西方一些研究结论,本研究有一个重要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气质性情感与工作满意度相关系数要明显低于国外元分析报告的结果,作者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其中原因.另外,气质性情感可以解释工作满意度21%的变异,说明在中国情境下,它也可以作为工作满意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7.
薛淳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83-86
本文从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风俗、不同的文化规约、不同的文化心理三个层面.有例有证地探讨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环境和相同民族的亚文化环境对话语交际的消极干预.对之进行探讨的意义在于加强语言策略,消除消极干预,促成话语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8.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的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阶层分化之中,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常常处于对立状态。要搞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需要深刻认识中国村落的社会结合性质究竟是建立在合理打算基础之上的结社,还是受共有的社会规范制约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村落共同体。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日本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资料,展开了一场被称为“戒能—平野论战”的大辩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村落是以完成特定功能为目的的结社,村落由于阶层分化和宗族组织而缺少凝聚力,村干部并非村民利益的代表因而缺少绝对权威。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经过合理计算的交换行为,村落仅仅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共同体”。基于这种认识,今天中国农村在推进向以功能组织为主导的村落类型转变的过程中,亟需加强村落的共同体性质,强化村民对村落的认同感,修复村落的过度分化,促进村落社会的整合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9.
刘曼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6)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无处不在.为客观评价他人、与他文化顺利交往,人们不断探索减少消极定势的方法.文本以Allport提出“接触假设”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旅游环境下文化定势变化过程和减少消极文化定势方法. 相似文献
160.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1):138-141
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是对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阐述。消极教育作为针对德育和智育所提出的教育方法,关注到了儿童的天性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还原了儿童的主动地位。从消极教育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其内涵日趋丰富完善。但是,在对儿童施行消极教育时,不能完全机械地照搬理论,还应考虑到其它因素。本文就《爱弥儿》中的消极教育成功实施所涉及到的性善论、环境引导人以及理性睡眠期三个方面问题,对进行消极教育所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