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浅析我国的消费信贷发展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消费信贷业务,但与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体系深入人心的信用消费方式相比,我国的消费信贷刚刚起步,消费者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它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采。  相似文献   
62.
63.
64.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个人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和各种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水平、借款手续烦杂和宣传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5.
发展消费信贷是刺激内需的一个关键.我国的消费信贷主要是住房贷款,其它类型的贷款则很少.特别是在西方国家作为消费信贷主要形式之一的信用卡消费信贷,在我国更是举步维艰.主要是由于观念滞后、政策扶持不够、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作了简单的概括 ,着重从个人消费信贷利益双方———消费者和银行的角度对制约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需求约束和供给约束作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步入了汽车产销大国的行列,同时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社会征信体系缺失,相关立法不够完备,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以防范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以中央银行信贷登记模式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系统,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创新立体化的汽车金融业务,优化风险分担机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68.
信用扩张、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不足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扩张、消费信贷所“创造”出来的消费需求,有可能阻止市场价格信号向企业传递消费需求的真实信息,使企业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反而扩大消费品生产规模。一旦债务清偿发生困难,将使信用支撑下的消费需求消失,导致消费需求总量收缩和消费品生产过剩。要避免这种消费需求不足的潜在风险,需要控制信用规模的膨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发挥中央银行对居民个人资产贬值的“安全网”作用。  相似文献   
69.
<正>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促进和规范个人消费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今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发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力促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然而,消费信贷能否吊起消费者的胃口?今后消费信贷能否“火遍神州”呢?消费信贷缘何难受青睐 所谓消费信贷,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借钱消费或赊账消费。据资料介绍,美国消费信贷占到70%,法国的26%、日本的50%的汽车销售都是通过信贷实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从战略选择的角度研究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首先从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实施的大量营销的发展策略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动态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目标市场营销应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竞争客户资源的战略选择.因此,本文对我国消费者的现实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对消费者进行了分类,根据预期收入理论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的目标客户群,并对不同目标客户群的消费结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进行了具体研究,最后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提出了不同的消费信贷产品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