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50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网络口碑是在线消费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与正面网络口碑相比,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具有更为强大的影响力.为探究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机理,可整合双处理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研究不同数量、质量、类型的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呈现不同影响效果的内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负面口碑的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信息性,负面口碑的占比显著影响感知流行性,且上述两个因素对高摄入度消费者的影响高于低摄入度消费者.感知信息性和感知流行性均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积极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陈胜 《理论界》2005,(10):93-94
近年来,群体性上访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探索新形势下群体性公安涉法上访问题的成因及有效的处理对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以期从源头上解决和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明代侍妾创作了为数不少的涉夫诗词,其中数量最丰、情感表达最充分的两类是夫妾欢聚时的浓情蜜意和暌离时的孤独悲伤。无论是良家女为妾还是女妓为妾,为了提升或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们难免曲意奉承和有意邀宠,但大部分作品的情感仍是心灵深处的真情表露。在浓情蜜意的诉说中,直抒夫妾欢聚时的幸福和乐;在暌离之伤的诉说中,坦言撕心裂肺的呼喊和几近绝望的伤痛,而这种苦痛和忧伤经过漫长发酵后,就可能日久生"恨"。又因侍妾尤其是女妓为妾者较少受到妇德规范的约束,故在部分作品中会或明或暗地诉说对性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6.
通过自建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语料库,对主题词、问讯词搭配网络和索引行细致梳理和挖掘,研究发现,《经济学人》涉华疫情报道主要聚焦于外交、媒体宣传、领导官员等领域来进行议程设置,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其将中国歪曲为对内“噤声”、通过舆论宣传“美化”抗疫成果,对外(尤指美国)“强势对立”、积极地在国际舆论场发声以提升自身国际形象、试图在疫情期间“占领全球领导力之高地”的形象。《经济学人》大多数报道叙述都呈现出明显的消极语义韵特征和带有偏见的态度立场,并一再强调中西政治意识形态之别,将疫情政治化。我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话语策略和表达方式来重塑国家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7.
涉诉信访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领域的一道难题。破解涉诉信访的难题除需要司法体制改革外,还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撑。大数据能为司法公开、司法审判管理平台乃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将大数据应用于涉诉信访治理,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人员工作量,提高司法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息访的成功率,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司法权威。在大数据应用于涉诉信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规则制定、软件设计等方面注意透明性和可问责,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8.
109.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中心任务。高校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也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高校中开展涉台教育,既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广西大学在大学生中开展涉台教育的由来、涉台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与教学方式的探索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高校开展涉台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律与文学”运动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虽然并非一帆风顺,却也基本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然而,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法律与文学研究却未像预期那样获得巨大的繁荣,基本上处于法学研究的边缘地带。诚然,基于法学专业知识与实用主义视角的考量,法学学者对法律与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前景有理由担心与焦虑。然而,如果将焦点从“法学”视域转移到“文学”视域,这个跨学科研究将显示出它更丰富和更有前途的一面。鉴于此,本论文重新界定法律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为“涉法文学”研究,并为其在法律与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正名,进而为其未来的研究提供可能性的路径——还原文学性、情感转向、文化共识,意在超越现有法律与文学研究的实用主义范式。在真正意义上,这形成了法律与文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