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以福柯关于凝视的权力机制的论述为理论出发点,解读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认为爱米丽和杰弗逊镇民对凝视权力的争夺构成小说的基本内容,并对小说中存在的三种凝视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2.
陈莉 《社科纵横》2007,24(4):85-87
本文分析了刘勰编写乐府诗史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刘勰身处六朝声乐靡丽的时代,却能不随波逐流,而是积极倡导礼乐文化精神。刘勰对俗乐府的理论态度,使我们认识到理论家不应只是跟在喧哗与骚动之后为低俗摇旗呐喊,而应有理论分析的头脑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3.
郑卫之音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音乐概念,对于它的争论从其产生至今从未停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进行该问题研究的学者主要有:冯洁轩、李石根、刘再生、蔡仲德、赵复泉、袁征、修海林等。这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郑卫之音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将试从以下  相似文献   
74.
75.
76.
乐教论     
吴天明 《中州学刊》2023,(5):126-138+2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书、礼、乐四教,春秋末期增加易、春秋为六教,延续至清朝,最近几十年诗书礼乐四教重新混合。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人神混杂,故九代“古乐”实行政教合一。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出现背弃“古乐”传统的“新乐”,与战国至今“新乐”相似,故春秋至今为后九代“新乐”阶段,春秋时代既属于九代,也属于后九代。九代乐教理论,《舜典》《大司乐》为乐教治国的“工具论”,孔子发展了“工具论”并创造了反对“郑声”的“风格论”,三者均只适合九代“古乐”,而与后九代“新乐”脱节。“新乐”虽缺乏经典理论,但总结其音乐实践,无非是官乐民乐交融、乐教愉情并重、抒情风格多样、剔除宗教色彩等,与九代乐教理论迥异。后九代经师学者不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以九代“古乐”的乐教理论反复证成孔子批评春秋“新乐”的“郑声说”,故均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77.
明代江西毁祠活动较为频繁,地方官员为使地方社会移风易俗,规范社会秩序,对用人祭祀、巫师害民、劳民伤财等不合理的祭祀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他们又通过毁祠庙、兴学校、祀正神等措施来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信仰取向。但这一行为主要与他们的政治热情相关,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地方官员打击祠的效果并未持久。  相似文献   
78.
汉代祀之风盛行,对汉代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礼仪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一些有识的政治家和地方官吏竭力主张禁绝祀.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产生和沿袭有其自身规律,加之其与地方社会有着利益上的纠缠及难以逾越的时代藩篱等因素造成两汉祀屡禁不绝.  相似文献   
79.
2000版中国药典中收录5种羊藿属植物入药,即传统中药羊藿.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研究在植物分类、化学成分提取分析和药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羊藿属植物分布、化学成分、主要药效成分检测方法以及提取工艺、栽培和采收,并对中药羊藿在增强免疫机能、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药效作用进行了简单概括.鉴于羊藿属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而我国羊藿属资源丰富,建议从植物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期更好的利用羊藿属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80.
《汉语大词典》收有“烁”一词,释其义为“情欲消失,”此乃据《吕氏春秋.明理》“人民烁不固”俞樾说。本文赞同王冰的观点,认为“烁”是指酸痛无力,并在前人注说的基础上作了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