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8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9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89篇 |
人才学 | 31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36篇 |
理论方法论 | 71篇 |
综合类 | 2104篇 |
社会学 | 134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尝试从语言层次的角度,对承德的地名作一梳理.承德地名从共时层面上分三部分:一是少数民族语言地名,可细分为四种类型.二是方言地名.三是书面语地名.从承德的地名中可看到历史上周边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从语音诸要素入手,全面比较分析了普通话和青海方言(西宁话、黄南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具体差异,概括了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63.
王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3):40-4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省关中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脱胎于河南方言,并吸收了普通话特点的方言——(本文称之为)关中地区的河南方言,这种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普通话的人称代词相比,有相同,亦有不同之处,本文着重探讨了其人称代词的各种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64.
曹晓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
从分尖团到不分尖团,是汉语方言发展演变的大趋势。无锡方言尖团音似分又混的现象初露端倪,表明它正处在由分到混的初始阶段。它所体现出的参差不齐的语音现象,正是我们考察这一发展进程的活化石。本文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手段,结合变项规则分析法来考察与无锡市区方言精组尖音字的变化相关的语言因素,从而揭示出方言在和普通话接触之下是如何逐渐向普通话靠拢的。 相似文献
65.
博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军事要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保留了不少古代方言的语音特色,至今博山方言中还保留着古代方言如入声字、合音字的发音痕迹。因此,博山方言的声、韵、调,在山东方言乃至北方方言中都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66.
李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权威方言,应当具有双重权威性,即既是权威的地域方言,同时又是权威的社会方言。语言规范应当采用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双重参照,从而形成复合参照系。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中,权威方言的作用是逐渐得到认识的,时至今日,总体来说对权威地域方言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权威社会方言的认识仍显不足。在现代语言规范中,应充分肯定权威社会方言在规范中的地位,并努力培植当今权威社会方言的样本。 相似文献
67.
68.
顾会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196-197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69.
“老老”是宁波奉化方言中一个评注性频度副词,用于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意图,绝大多数情况下修饰动词,所在句子的时态一般为过去时或现在时。副词“老老”由形容词“老老”语法化而来,与句法、语义、心理变化相关。分析奉化方言、普通话、其他吴语地区方言中“老老”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差异,发现奉化方言“老老”频度副词用法是特有的,形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0.
丁雪欢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4):51-55
对沅江话中五种"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形式进行描写和分析,发现沅江话中主要通过在动词后加助词"着/哒/起"来表示各种持续或进行的意义,缺少普通话中于动词前加副词"正在/在"表示进行的方式。这五种形式及其具体意义分别是:表示暂且/短暂持续的"V下着、V哒(O)着";表示事物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一V起、V1起(O)V2";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V哒O、V1哒(O)V2";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的"V餐V餐…、V餐(O)";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与进行的"在咯里/哦里+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