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观壶口瀑布     
去年秋的一天,我和几个朋友开着车在黄土高坡中穿行了一个多钟头,经晋陕峡谷,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壶口瀑布。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河边跑去,河床  相似文献   
42.
皇天厚土     
皇天厚土黑煤渣,陪星邀月难顾家。独轮寒暖驱晨雾,球圆氤氲煮夜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概是自小生活在六朝古都之中,说起这皇天厚土,便感怀深切。皇天,冥冥之中似有定数,毋庸赘言;唯有厚土,却  相似文献   
43.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马公乡窝前村和苏河乡三凤村等乡村出现了强烈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破坏形态,成为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质破坏形态最丰富、体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数量最多、伤亡最为惨重的地带。全县数千人丧生,十多万人瞬间失去家园。这场特大地震过去一年了。此前,青川县已在当地安置5.6万户、19.7万人,剩下的近600人却因耕地、宅基地已全部毁坏,无法重返家园。  相似文献   
44.
元好问词的创作倾向表现在广泛的题材倾向,消沉的情感倾向,慷慨、凄婉、颓放和萧闲的风格倾向以及深厚的审美倾向。元好问词的地位在于是金一代词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45.
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然非常喜欢的乐器之一,具有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泛、族群众多和底蕴深厚的特点。其形制多样、调式繁杂、运用广泛、表演舞蹈种类繁多。两千多年前,芦笙文化就已经在西南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流传,由苗瑶、百越、百濮、氐羌等族系发展起来的十几个民族都具有浓厚的芦笙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芦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今已日趋式微。  相似文献   
46.
依托平阳高速某黄土公路隧道,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口段不同施工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各工法下施工阶段最不利状态:台阶法为上台阶施工,CRD法为先行洞上导坑施工,双侧壁导坑法为中上导坑施工,当进行到上述工序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2)黄土隧道洞口段优先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以防止围岩产生过大变形。  相似文献   
47.
《职业》2010,(10):73-73
曾创作歌曲《血染的风采》而走红的北京著名音乐人苏越,因投资多部影视剧欠下巨额债务,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据一位北京影视剧投资人透露,苏越这个人很有音乐才华,为人处世也不错,但大约6年前,他转向投资电视剧,成立了太湖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连投几部大戏,耗费资金5000多万元,但多半都亏损,有的投资商催款不成所以报了警。上世纪80年代,苏越先后创作了流行歌曲《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作为制作人还推出过高枫、黄格选等。  相似文献   
48.
大西北,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地方,20多年前曾被一首“黄土高坡”的流行歌曲唱得火热。如今,一股不容忽视的美术流派,一支实力雄厚的创作队伍,正在从此悄然崛起,恰如那茫茫戈壁蕴藏着的无限生机和希望,顽强而不可遏制地竞相表现,跻身于当今中国画坛。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深厚淤泥土地基上建闸,对地基处理所采取的措施实例,从工程实例的角度阐述了深厚淤泥土基础采用管桩处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工程检测的情况,由实际工程建设的经验,对进一步优化深厚淤泥土的基础处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0.
陕西文学苦质精神的遗落与重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利 《社会科学》2007,(2):184-192
新时期陕西文学具有的文学审美的苦质精神铸就了陕西作家的悲悯情怀,实现了以泛神性偶像的创造救助与超越生活苦难的鲜明特色。但近十年来,陕西作家后继乏人,陕西文学的苦质精神明显遗落。造成文学精神遗落的原因,其一是过度强调生活化,片面看重时代性;其二是哲学的短视与文化素养的欠缺;其三是泛神性偶像创造及其现代价值悬置。面对困境,“陕军”除了要坚持自己的优长,坚守文学的苦质精神外,还必须加强现代文化哲学的修养,强化主体意识与人类意识,以时代的文化理性对民族生活和传统文化加以透视、熔炼和重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