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2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10篇
理论方法论   144篇
综合类   1754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71.
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对科举考试意义重大。清代科举经费名目繁多,科场供应事务纷杂。为了有效管理,清廷对科举经费制定了相应的核销、监管、稽查和处罚制度,并要求厉行节省,因时投入;对科场供应要求由专门机构与人员负责,妥善保管所供物资并例行检查,在供应方式上要求统一供应,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清代科举经费与科场供应管理制度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目的是为了保障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和科举制度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72.
清初沿明制,通过里甲制度来催征赋役,但这一制度在其运作中很快就出现了现年负担沉重、豪劣包揽和催征系统严重紊乱等弊病.为矫正这些弊病,清廷和各地官府采取各种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但也仍然需要一定形式的催征.有清一代始终没有正式颁行过统一的赋役催征制度,雍乾以后各地自行改革,形成了顺庄催征、乡地催征、里甲催征和义图催征等几种不同的催征机制.这几种催征机制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可归结为当时人所谓的“板法”与“活法”.然“板法”与“活法”都存在严重弊病,导致催征效率低下.清政府不去建立常规的行政组织来管理户口、土地和赋役册籍,反映了它只求保证政府税收而不关心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治理理念.这种落后的治理理念是导致赋役催征弊病严重、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3.
(一)清代初期,山西祁县、太谷商人史太学、王和卿等3人,参加康熙在"准噶尔"平叛行动,目睹北方游牧民族对茶叶的嗜好和需求,萌发了在北方业茶的想法。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并在中俄蒙边界的"恰克图"建成了以茶叶为主的商品交易市场(中方称买卖城)。之后,一批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晋商,便进入福建武夷山区办茶,然后把制造好的以茶砖为主的茶叶,运到“恰克图”市场交易,获利颇丰。  相似文献   
74.
回族是清代西宁府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清代西宁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清代前期,西宁府的回族以经营农业、畜牧业为主,也有不少经营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同光以来,西宁府的回族经营农业的人数不断下降,而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则在增多。正确认识和了解回族在清代西宁府经济开发中的作用,对于当前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快青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奏销制度是清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对各省的财务收支实行监督和控制的重要制度之一。奏销制度在清代曾起过重要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奏销制度的渊源及其在清代建立、完善、崩溃的过程,以及所起到的作用等各个方面,做一个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清代的奏销制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
清代对科举户籍制度进行了渐进式改革,至乾隆间渐成定制,为科举“分区取士”下的客民与地方社会互动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广西各地为振兴文教,纷纷使用科举入籍捐资创建宾兴组织。至道光以降,“入籍宾兴”渐成制度化和普遍化,捐资方法则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等特征,这对促进土客互动、培育地方士子、构建基层秩序等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77.
徐文 《人才瞭望》2013,(6):23-23
自挽联,是生前为自己写下的挽联。清代的许多文人学者,都撰写了自挽联,今日读来,颇让人感慨。梁同书,清代著名书法家,他做官多年,但生活极其简朴,性格耿介而不媚俗,他曾作自挽联:"读书十年,作官十年,归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儒林无传,循吏无传,隐逸无传,死之日尚何言  相似文献   
78.
清代是中国诗学集大成的阶段。清人对曹植诗文的批评体现在:对曹植文体的渊源流变中对其诗文的重新审视,对其诗文语义层面与文辞章法等进行的阐释,以及对其诗文的一些具体批评等。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清人以"厚"论诗,与人品结合以论诗文等批评特点,它是清代渐趋崇尚平淡、蕴藉诗文风尚使然,是批评者不同审美趣赏的体现,同时也当与清代注重名节的社会风气、清诗话厚今薄古的倾向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9.
陈珍 《炎黄世界》2011,(5):72-73
雍正从兄弟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端中吸取了教训,在他登极不久就刨建了秘密立储制度,从而改变了我国封建皇朝公开册立皇储的传统。  相似文献   
80.
屏风是用于挡风或起遮蔽作用的器具。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邸”、或“宸”,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因此是权势、地位的象征。作为室内陈设物,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屏风不再是简单的遮蔽之物,人们开始追求他的审美价值。逐渐演化为具有装饰功能的艺术品。插屏在室内营造的是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