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7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03篇
理论方法论   169篇
综合类   2204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教学具有如下特点: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注重自学与讲习指导相结合;注重学术交流,提倡论辩争鸣;尊师爱生.水乳交融。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改进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试论清代民族法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清代民族法制情况 ,指明清代民族法制在立法方面具有形式多样化、立法原则因俗化的特点 ,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二元性和逐步内地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清朝前期 ,湖南境内普遍建立了以储粮备荒为目的的常平仓、社仓和义仓。此期 ,封建国家制定了严格而全面的仓储管理章程 ,湖南的官民也重视修建仓储。因而 ,各地的仓储在缓解社会灾荒危机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地方封建势力有效控制社会的一种微观反映  相似文献   
24.
清初政府为了管理热河地区蒙古诸部,实行了盟旗制度,随着蒙地的开垦,汉人移居,为了加强管理,府厅州县遂之设立,从而出现了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分布的格局,本文介绍了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5.
山西大学校史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山西大学将迎来百岁华诞,校史中一些问题尚需考证确定 。该文对山西大学校庆日、译书院及其译书、新共和学会及《新共和》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 工作,以期对山西大学校史及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6.
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不断变革并融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从而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晚清书院的嬗变即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在社会转型和自身日益衰败的双重作用下 ,晚清书院历经复归书院传统的努力、新质书院的建立和改书院为学堂三个相互交织的嬗变过程 ,走完了现代转化之路。这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由此与现代教育建立了无法割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27.
湖南“二王”与近代湖南书院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闿运与王先谦在近代史上并称湖南“二王,”他们都与湖南书院改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王闿运不认同西式学堂教育,主张在传统书院教育体制之内改善书院教育,船山书院在其主掌之下至1915年方改为学堂;王先谦接受了西式学堂体制,但其坚守学堂不能离“道”而行,在湖南书院改制中呈现出双重趋向。“二王”与湖南书院改制的关系,透射出传统型知识分子在晚清变局中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28.
在历史上,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近300年之久,这与清朝统治者重视满族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关系。文化、道德、体育、生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支撑起清朝满族家庭教育的整体框架。清代满族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29.
清代讼师从业者多为未仕的各类生员,士子多因屡试不第、仕途稽滞而从事讼师之业,国家法律不能禁绝;讼师通晓律例、熟悉例案,法律素养较高;做举子时的经史素养,也使讼师们善用经史资料助讼,以附会通行于官员中的情理断案风习,且成功率较高;讼师熟悉官场、通晓世情和讼案症结,对案件定性准确,能够给当事人提供有效而高明的建议;其利用官员心理、作风,也具长技。讼师作为职业的存在,是专业服务需求的需要,也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知识系统沟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0.
论清代名臣孙嘉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福康 《晋阳学刊》2002,(1):98-101
清代名臣山西人孙嘉淦秉公执法,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关心民生,操守清廉,赢得民众爱戴,全面评述孙嘉淦的言行、政绩,可窥见乾隆初年大致的社会政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