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7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23篇 |
人才学 | 22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023篇 |
理论方法论 | 143篇 |
综合类 | 1768篇 |
社会学 | 58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198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30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59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刘瑾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70-76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考据学鼎盛期,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并形成“时代思潮”。清人考《孟》,涉及孟子本人与家世,孟子生卒年月与游历时地,孟子游事之君与弟子,《孟子》作者与篇章次序,《孟子》字词句章与思想主张,名物训诂与典章制度,可谓无所不考,卓然有成。成果丰硕,考证全面,研治深入,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2.
试论清代民族法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自永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2):68-70
本文从现代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清代民族法制情况 ,指明清代民族法制在立法方面具有形式多样化、立法原则因俗化的特点 ,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二元性和逐步内地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3.
王立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14-20
清代传统《选》学不仅在《选》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而且传统《选》学中已蕴涵着现代《选》学的萌芽———整体观与现代《选》学的某些专题的出现。如汪师韩的《选》学整体研究 ,阮元的《文选序》研究 ,朱彝尊的《文选》成书过程研究 ,清代孙梅的《文选》、《文心雕龙》相互关系研究 ,张云王敖《选学胶言》、钱泰吉《曝书杂记》李善注“注例”研究等 ,现代《选》学的诞生实为“旧学新知”与“西学东渐”互相影响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64.
李良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3,3(1):55-57
清代三峡地区的邮驿主要有水驿、陆驿与递铺三类,中央政府和各地州县对邮驿的管理主要在驿站与递铺的设置,驿递里程的规定,司兵夫马的配备、驿站(以及递铺)经费的开支等方面,其管理特点:一是中央政府实行“邮”、“驿”合并;二是地方州县实行兵房管驿。清末由于邮驿开支巨大,朝官扰驿、开办邮政等因素影响,古老的邮驿制度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65.
崔海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99-105+116
清代苏南书院在传统的公共职能之外,又发展出一些全新职能。于政治而言,江宁府钟山书院曾一度充当赈灾领导机关,江宁府高淳县学山书院则长期成为七乡办公总所,履行公权力机关的部分职能。于文化而言,常州府宜兴县乡村民众兴建书院,奋力抵抗基督教深入传播,收到良好成效。于社会而言,苏南乡村书院以民间办学取代社学、义学成为基层教育主体;又举行读法、宣圣谕、讲乡约等普法教化活动,并开展文化交流,成为地方文化中心。苏南书院在学术与政治的相互塑造、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公权力与私人领域的平衡发展中,自我发育,稳步成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在当今文化复兴中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1-106
清代台湾是一个移民社会,曾吸引了闽粤等地大批汉人前往移居拓垦。由于清初的禁止赴台者携眷政策以及传统宗族社会对女性的渡台限制,致使女性移民人数远远低于男性,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更易禁渡之令后,两性比例失调问题才渐获改善。两百多年的移垦,中原女性移民从外貌、婚姻地位,到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时代的兴衰,文化的移植、融合及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相似文献
67.
霍存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1):136-141
清代讼师从业者多为未仕的各类生员,士子多因屡试不第、仕途稽滞而从事讼师之业,国家法律不能禁绝;讼师通晓律例、熟悉例案,法律素养较高;做举子时的经史素养,也使讼师们善用经史资料助讼,以附会通行于官员中的情理断案风习,且成功率较高;讼师熟悉官场、通晓世情和讼案症结,对案件定性准确,能够给当事人提供有效而高明的建议;其利用官员心理、作风,也具长技。讼师作为职业的存在,是专业服务需求的需要,也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知识系统沟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8.
贾熟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96-99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由咸丰帝决断。 相似文献
69.
沈俊平新加坡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5):84-89
清代科举考试存在重视首场考试的倾向,书坊敏锐地意识到出版相关图书的商机,在与文人的密切配合下,大量地出版了内容符合朝廷规定、素质参差不齐的四书应举用书,包括讲章、举业制艺和考据训诂等,来全面满足考生备考所需。朝廷虽试图通过各种举措来消弭这些应举用书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地方官员和学校教官的怠职,这些举措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0.
周典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46-50
[摘要]就契约文书来看,清代台湾的番汉关系并非如有些学者所宣称的那样,是一部汉人压迫番人的血泪史。番汉在贌耕、水利与治安等方面存在诸多合作,双方的冲突既小且少,主要表现为番租纠纷与侵垦霸耕。番汉合作与冲突的形式是由双方的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决定,而非受清政府的操控。有的台湾学者刻意夸大番汉冲突之目的无非在于为台独诉求寻找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