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92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试剑记》,学术界认定已经全部亡佚。该剧最早见于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谓有二本,均失题撰人。一以赵云为生,仅能铺叙已耳;一以刘备为生,杂取诸境……不若赵云作生之《试剑》,犹得附于简洁。内一折,全抄《碧莲会》剧。《祁氏读书楼目录》、《鸣野山房书目》皆著录一种,未题撰人。《笠阁批评旧戏目》亦著录一种,题长啸山人作,《今乐考证》同之。据此,《远山堂曲  相似文献   
172.
鼓吹经历了民间音乐、宫廷俗乐、雅乐鼓吹的变迁,形成了?歌俗乐鼓吹和朝廷雅乐鼓吹两个音乐系统.雅乐鼓吹经由乐府机构传承、乐人的音乐活动、师徒相授的传承模式以及乐语的记录特点等增加了鼓吹传播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传播效果.?歌俗乐鼓吹通过给踢方式流向民间,留存数量多,传播范围广,是齐梁鼓吹曲辞创作的主要音乐背景.齐梁鼓吹曲辞的创作在乐府史上具有新变意义.  相似文献   
173.
王安石的《明妃曲》在以王昭君为题材的诗歌创作史上堪称一座里程碑,其独树一帜的见解和颠覆性的议论引起后世学者的巨大关注和纷纭褒贬。从表面看,此二首诗是关于汉代王昭君人生命运的感叹和千古文人命运的思考,但从本质上言,毋宁说是作者对君臣师友关系追求而不可得的感喟,且一定程度体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哲学思想。将他的《明妃曲》置于新学的背景下予以审视观照,或许有益于对此二诗的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74.
梁、陈时代正是南朝清商曲辞开始影响到文学理论发展的阶段,永明声律学说的提出、文学新变观念的萌生、哀思之美的追求都同民间歌诗的审美特质具有密切关系。从民间步入书斋和庙堂,带动南朝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发生深刻变化,是民间歌诗在文坛发挥影响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5.
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的工作空间和渠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越条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转变教育方式,要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疏导,变虚拟为现实,变点为面,变单向为双向,变单一为复合,利用网络,依靠网络,以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6.
窃曲纹考     
周代青铜器纹饰中有一类称为窃曲纹,形状独特。对于其来源、分类,众多学者歧说纷坛。窃曲即是古书中的纵目任鲁穷奇,这可以从纹饰及相关典籍中得到映证。  相似文献   
177.
178.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法,将河湟宴席曲置于其具体的生存语境中,对其展演的时空、语言、动作、旋律以及情景进行分析。河湟宴席曲是河湟民间宴席活动中特定时空下的仪式化行为,表达着民众的价值趋向、伦理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独特的情感抒发方式。河湟宴席曲具有跨民族、跨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在其狂欢的表象之下,蕴含着河湟民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79.
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围绕"敦煌曲"名义和"唐词"观产生论争。论争的现代学术意义有四:其一,体现了现代学科分科意识和界定逻辑概念的论说方式,循由"样态"到"质态"、先"还原"再"阐释"的历史主义"情境还原论"的学术理路;其二,体现了主艺/主文、民间/文人学术立场之分野,"五四"后"民粹"价值立场的贯彻和变迁;其三,体现了有关音乐文学史的"大文学史"建构观;其四,"原点"效应:20世纪90年代以降"词源"问题争鸣中学术立场的逻辑和价值起点仍在主艺/主文、民间/文人之分野,可视为"唐词"论争的当代延续。其深层次的学术意义则在于:论争体现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音乐文学"与"词学"及与传统"乐府学"不同的基本学术观念。回顾、梳理"敦煌曲"名义和"唐词"论争及其现代学术意义,对当下既回应强调"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学术思潮,又走出思维和方法论误区,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古琴曲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使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经由古琴音乐艺术的陶冶与塑造,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格,并进而导致群体行为和谐有序、健康向上,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