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李是五代西蜀花间词人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清新明丽,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新优美的意境、清丽自然的语言和清空善转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李的这种词风赋予了其词与花间风调有别的艺术风采,不仅为浓香腻粉的花间词坛增添了一道清新明丽的风景线,也因此奠定和确立了他在花间词坛乃至五代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2.
刘章的诗来自于他熟悉而又热爱的生活,以质朴蕴美而见长.刘章主张"到生活中去,去思考,去熏陶,去获得真情",他要把诗写得"像血一样有色".他的诗观是朴素,真情,出自自我,通向人心,有益社会.因此,他的诗作形成了俗中见雅、纯净朴实的风格.在艺术形式上,他的诗融词体、律体、民歌体于一炉,诗体己自成一路,独具风采,是诗人对现代诗体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3.
“雅”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雅”的三个主要表现形态“典雅”、“淡雅”、“古雅”各自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在不同时代的文学和美学中发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当客人一进家门的时候,我最钟情的溢美之词不是你家的某件单品真美,而是:这是多么和谐、温馨的一个家。"玛丽·卡罗如此诠释着她对美家的理解,并以布艺为例为我们讲述了其化零为整的艺术。  相似文献   
45.
随着《失恋33天》等"小清新"文艺电影的大获成功,低成本,主打唯美风格,追求抒发小众情感的"小清新"电影成为当下年轻一代追捧的对象。小清新电影基于语言背后的内涵底蕴,以多角度多层级的外延阐释,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表达物质外壳,并秉承或淡雅静谧、或自然朴实、或朦胧含蓄的风格色彩。  相似文献   
46.
清代工部尚书李永绍的《约山亭诗稿》,以丰富的创作表现了胶东和东北的民俗风情,记载了清代康雍时期北京的繁华都市生活,再现了宫廷君臣活动的细致场景。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民俗民生以及农事天气资料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个胶东士人正直宽广的胸怀和幽默豁达的性情,为清代康雍诗坛增添了一抹清新淡雅的色彩。  相似文献   
47.
晚清新小说的生成和价值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新小说是20世纪小说创作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四大小说的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改革都以自己的方式持积极参与的态度,构成生成新小说的内在机制。晚清新小说的价值内涵表现在以改革为反映对象的一代文学的基本精神风貌,展示了当时社会真实的图景。它所倡导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宗旨,它所贯串始终的宣传民主和提倡白话精神都是和“五四”新文学一脉相通的。  相似文献   
48.
黄鹂 《女性大世界》2006,(10):114-114
不要以为这种藤竹的家饰只适合山青水绿的江南或者只能诠释东南亚风情.事实上,如果你的家是很“中国”的那种风格.就会与它棍和谐.它可以平衡家居中古典凝重的气息,它可以在曲线与轻盈中带来一丝禅意。素朴有时候真就是雅致的极限。  相似文献   
49.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结论是不够确切的。因为李白山水诗的风格与谢朓相近的并不占主导地位;李白吟咏谢朓的诗从时间和地域上相对集中,容易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南朝诗人中鲍照也是李白最推崇的对象,不能就李白诗中提及谢朓之处数量的多少而妄下结论。  相似文献   
50.
沈从文小说《边城》在内容上通过一个翠色的悲剧表现了湘西一带古朴的民风民俗,讴歌了普通劳动人民伟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在艺术上体现出一种清新隽永的田园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