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4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篇 |
民族学 | 53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83篇 |
理论方法论 | 64篇 |
综合类 | 810篇 |
社会学 | 37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赣西北特有的自然禀赋为区域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手工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其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趋于衰落,却推动了区域社会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活跃了区域经济,扩大了民众尤其是妇女的就业,提高了民众的收入,民众的社会流动性亦随之增强。与此同时,赣西北农村集市不但数量增加,而且出现了不少比较专门性的市场,推动了当地城镇的发展。清末至民国赣西北手工业的历史、特点、动因及其社会变迁的关系,对于当下区域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清末曾发生过一件十分重要的民间艺术传播活动,就是杨柳青年画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杨柳青年画传入新疆是以商贸活动为载体的,商人虽未载负文化传播的使命,却常常是文化传播的先行者。杨柳青年画传入新疆之后产生两种新的形式——格景和祥林,它们是按照新疆民族宗教文化需要而创作的,同时又对新疆民族民间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杨柳青年画在新疆的传播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基于杨柳青年画与新疆民间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娱性与娱他性这一共性;同时也基于杨柳青年画强大的生命力,新疆地域民族文化、屯垦文化的特殊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54.
借助翻译,"恋爱"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现代汉语,使"男女之情"在方式、体验、意义与评价上,因新的命名而发生改变,并进入公共话语,成为中国新伦理建构的突破口,产生了从晚清到"五四"一系列新道德命题及与之相应的新文学作品。晚清倡导的"自由结婚",确立了婚姻以恋爱为前提、以当事人自决为主导的现代意识,并开创了文明结婚新风尚。民初,"恋爱"一词在本土化过程中一度污名化,导致专写恋爱的言情小说普遍规避此词;但哀情小说对爱情精神品质的普遍推崇,却为五四时期"恋爱神圣"的出场奠定了基础。西方理论影响下建构的五四时期恋爱理论,有"恋爱自由"与"自由恋爱"的细微差异,体现了新文化共同体内部意识形态的分歧。五四恋爱文学在空间意象和恋爱描写上的开拓与创新,解构了压抑个人自由的家长权威,颠覆了传统道德,也开拓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但对个人自由的单纯追求,也导致五四浪漫文学存在情感泛滥、表现肤浅的弱点,未能将"恋爱"的体验与表现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5.
韩洁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57-57,59
清末外强入侵,中国传统封建体系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后逐步瓦解。自同治元年(1862)京师同文馆设立至癸卯学制随清朝的灭亡(1911)为止,此期间的半个世纪之内,中国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缩影也在发生着自身的变化。书院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决定其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传播、民族的崛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清末书院教育的发展特点、影响发展的决定因素等方面探讨清末书院教育社团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清末民初,随着外力的楔入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台州商业文化处于转型之中:商业形态从依附趋向独立;经营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朴茂近古”的社会风俗中渗入了“重商趋利”的观念。这表明,一种崭新的近代商业文化在台州崛起。但是,由于基础欠实,社会环境动荡不宁,商业领域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现象”。这种商业文化的转型,为台州现代商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与范式,打下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但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7.
苏全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2):70-74
清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小黄金期,这其中,邮传部领导的、包括电政业在内的交通利权回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邮传部对清末电政的利权回收之推动集中体现在中俄、中日交涉及中国与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交涉,除此之外还进行了进口替代生产,这极有利于该领域的近代化.以往学界仅仅关注民间的利权回收运动,而对政府部门多所忽视,此乃革命史范式在作祟. 相似文献
58.
清末民初伦理道德历史嬗变虽涉及面甚广,但主要体现为道德救世与伦理重构.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嬗变源于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晚清严峻社会现实的强烈呼唤、传统文化活力的自然外现、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东方近邻日本的刺激与启示、中外近代文化交流逐步深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9.
苏全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92-96
我国大陆地区学界对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至于研究的不足之处,最为严重的就是区域差异大、研究严重不平衡,受民众情结制约忽视政府视角,资料建设亟待强化,在分析问题时的片面性,对阶级分析法的漠视,以及观点值得商榷等.随着学界在此几方面进行全面改观,相关研究定将走向深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0.
清末十年间,由于清政府每年对外偿付巨额借赔款,内地银两源源不断地被运往上海地区,且最终多进入外商银行手中。巨额银两的财政性流动,一方面导致国内金融市场银两流通量日趋匮乏,金融基础愈发脆弱,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更加增强外商银行操控金融市场的实力。由于外商银行蓄意操纵或临阵收缩,加上其他种种复杂的因素,清末金融市场发生了数次风潮,且一次比一次间隔时间短,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强;同时也正是因为外商银行拥资自重,厚此薄彼及牟利操纵等原因,又造成了上海金融市场具有一些异常复杂的变化特点。巨额银两流入外商银行与清末金融市场变迁之问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恶性关系。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演变,导致清末民初时期金融市场始终动荡不安,进而对社会变局的走向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