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江右王学是阳明心学中的重要流派,此派坚持"由功夫以悟本体"的路向,通过渐修求良知,纠正了"见成良知"的泛滥.但江右王门的学者们在"寂"还是"感"时"致良知"、"良知"与"意念"的区别等问题上,均提出了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见解.这一学派总的变异轨迹是变"不睹不闻"为通过视听而格物明心,由静养工夫走向人生日用,体现了心学与理学日渐调和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2.
113.
王阳明的"心即理"超出了"良知即天理"的道德认识论范围,走向了人的认识如何可能的普遍认识论命题。其一,每种"理"都有"寂"与"显"两种存在方式,作为认识对象的"理"不是客观存在于认识者之外的"寂"状态的理,而是存在于认识者心中的"显"状态的理;其二,"理"只有从"寂"状态转化为"显"状态才能为人所认识,这种转化工作不是由"理"去完成,而是由"心"完成,从这种意义上讲,无心则无理;其三,"心"有内外两种存在形态,于内表现为意识,于外表现为践行,相应的,"显"状态的"理"不仅是由意识所构建,更是由行动所构建,从而使"理"不仅活在人的意识里,而且活在人的行动而构成的事里;其四,人有构建"理"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代表着随心所欲,而是意味着让"理"从遮蔽状态走向无蔽状态,从而显现自身为自身。  相似文献   
114.
刘芳亮 《晋阳学刊》2008,11(3):112-116
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清诗随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大量传至日本并逐渐盛行,其中以袁枚的影响最大。江户晚期著名诗人广濑淡窗尤为赞赏袁枚和清诗。从真性情、个性、天分诗才三个方面比照袁枚与广濑淡窗的诗论,发现两者问相似之处颇多,而且有些观点显然是淡窗取自袁枚,由此亦可见袁枚和清诗在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远山淡影》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的处女作,故事以经历了丧女之痛的寡居英籍日裔女性悦子的回忆为主要内容,叙述在英国现实生活和日本战后回忆间交织穿插推进,将长崎的战争记忆假托在佐知子身上,通过大量散落在对话中的信息逐渐剥离出故事的“真相”,集中展示了战后日本民众的心理创伤和疗愈困境。石黑一雄以独特的双重身份和残缺记忆叙述为写作策略,从三代人代际差异的角度探寻不同创伤类型及受创原因,分析文化创伤、家庭创伤及心理创伤的内涵与症结,再现主流战争历史记叙和个体创伤记忆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受创者内心深处的恐惧、痛苦和震动情绪对被创者余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该作品以跨文化视角对日本的文化与战争责任进行了反思,并以微观视角下的个人心理反思世界视野内“战争与和平”的宏大话题。  相似文献   
116.
瞿小松的扬琴作品《寂》的创作理念的思想来源,其独特的对于独立的音的地位概念,运用现代西方写作手法,来表达东方的审美意味。并且对于扬琴这一民族乐器的技法上带来的运用习惯的突破,表现力局限的开拓和影响等等,如此不同结合,值得关注,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高校毕业生是城市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留城问题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民生发展和城市进步。城市文化影响城市的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更影响大学生的留城抉择。以广东省职教城为例,从高校大学生的留清意愿出发,探讨城市文化品牌对大学生留城就业的影响,阐述引导职教城毕业生留城就业的策略,为城市人才开发、建设与创新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曾巩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其语言艺术密切相关。肯定地说,没有散文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审美特征,就没有曾巩散文平正温雅的文风。曾巩散文语言的"质"体现在用最浅近、最朴素的文辞来表达思想,其散文语言的"雅"则体现在多取法儒家经典,多用经典中的语句或化用经典中的语句。曾巩散文语言的淡而腴体现在对字词句的斟酌和运用上,他还善于用平淡的记叙、议论表达深沉的感情。质而雅、淡而实腴最终来自思想的深刻,简淡的语言形式必然要求内容充实。因此,其语言质而雅、淡而腴的特点并不仅仅是审美情趣上的特点,从更深层面而言,它实质上具有道德规范和价值提升的意义,是儒学正统思想的折射,是儒者温文尔雅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119.
正湘西民间画艺,采当地秀丽山川、厚重文化之灵气,形成了苗画、烙画、天然材料粘塑画等鲜活多样的民间绘画艺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可喜的发展态势。这几种画艺构思独特、技艺讲究,虽然在民间都只有极少数艺人从事创作,但却因为作品的精美与富有艺术个性和地方特色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120.
宋初产生了一股隐逸闲淡的情调,形成了与初、盛唐不同的心态.这是中国文化、文学、美学史的一次重要转折和变化.它的形成由四部分人构成一是隐士,二是诗僧,三是半僧半俗的士大夫文人,四是表面豪华、内含平淡的显贵权要.从而体现了宋代初期的心态总特征,完成了从外扩到内敛的心态转换,对文学和审美创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