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寂护的判教与道次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次第"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现在佛教修行的见、修、行、果等各个方面。寂护作为印度佛教的集大成者,在"见次第"方面树立了典范。他把有部、经部、唯识、中观思想按次第排列,为佛教徒的见地修证搭建了步步升进的阶梯。他把中观思想彻底地贯彻在教判之中,奠定了西藏佛教教理判摄的基本格局。受其影响,"中观"、"渐修"等词汇成了藏传佛教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32.
梅尧臣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党议前为清丽俊逸期,庆历党议中为激愤慨期,党议后即梅诗的晚期风格为枯淡期.梅尧臣的诗风转变和庆历党议有着极为深厚的内在联系,枯淡是梅尧臣的成熟风格.  相似文献   
33.
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在画法构图上,他突出个人风格特点,采用平远构图,独创两段式章法,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绘画多借枯索之物寄情寓意,画风疏远萧散、荒寒静寂。提出"逸笔"、"逸气"之说的艺术主张被视为文人画审美品评的标准。倪瓒著有《云林诗集》、《清闷阁集》。他的作品为元代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增加了奇异的光彩,对后世的绘画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34.
"健康"一词,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如果单单只是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那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健康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心理健康呢?那就必须掌握心理健康的五大要素:一要轻松。要想轻松,首先必须看淡名利,不要被名利所俘获。如果一心想着名和利,一切为了名利而奋斗,那也就无轻松可言。只有远离名利的压力,精神才能变得  相似文献   
35.
张业康 《社科纵横》2012,(10):106-109
方氏的哲学以"时论"为核心,用"寂历同时""宙轮于宇""所以"等范畴表达了"时论"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天道观"和"心性论"做出了新的阐发,开显了一种时空交融的生命情境。这篇文章试着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6.
喻长海 《社科纵横》2008,23(1):116-118
本文对中观思想在汉藏两地初传时期各自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从传入的年代、面临的处境、思想的传承和学说的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7.
寂护在藏文史籍中出现有多个异名,不同时代的藏文典籍提到寂护时通常会有几个异名同时出现。加之绵长的历史,以及佛教生命观对史学观的影响,寂护的异名问题越来越显著,先后引起宗喀巴和多罗那他的注意,但均未给予充分的解答。由于现代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要求,对寂护异名进行考证,一方面关涉到寂护相关研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关涉到寂护异名著作的归属问题,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意义。通过研究,将寂护署名著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厘清。  相似文献   
38.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很多女性一生的追求。而我所经历的这60年,因为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美丽。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所在的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负责北京前苏联展览馆(现北京  相似文献   
39.
清代诗学对明诗创作有很深入地研究,沈德潜在吸收前代诗学评论家思想的基础上独成派别,提出格调说,其诗学理论在《明诗别裁集》中得以充分展现.沈德潜在评论明诗创作的同时系统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学审美标准,涉及的内容既有对诗歌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也有对他人诗歌创作观的批判继承,更有对诗歌格调论新观点的全面表述.  相似文献   
40.
玄言诗的风格特点中,最重要的是一个"流"字.然而至味则无味,玄言诗呈现淡而有味的特点.玄言诗的这一特点的形成有哲学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和文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