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淡之美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7,(10):158-159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相似文献   
72.
文章从王维个人生活悲剧出发,探讨了王维诗的悲剧意识,说明了王维诗歌讥刺、哀伤的真正根源,也揭示了王维诗归于自然,崇尚清静审美倾向的成因,具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73.
心空 《经营管理者》2011,(2):102-102
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年味淡了,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呢?可能是我们的心淡漠了吧。物质的富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忙碌的节奏,扰乱了我们心境。我们耐不住寂寞,也受不了忙碌  相似文献   
74.
放心 《伴侣(A版)》2011,(7):51-51
正或许,有的人认为精神出轨没有出轨之实,也就无需大惊小怪。这是大错特错的。许多精神出轨的男女,会对夫妻中的另一方兴趣减淡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夫妻生活质量,如果机会成熟,实质性的出轨也就顺理成章。因此要重在预防,防患于未然。那么,男女精神出轨时另一方能看清吗?  相似文献   
75.
陈天强 《文史哲》2005,(2):53-57
中国传统绘画遵循的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理想,即重传神写意、重表现、重意境的营造,推究这一审美理想的成因,与作为哲学基础的儒、道、佛思想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关系,正是这一具有模糊色彩的思想体系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了简拙、淡远、虚静等特点,表现出浓郁的模糊美色彩。  相似文献   
76.
“卡哇伊”如今已成了风靡日本的一种大众文化,“卡哇伊”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社会学问题被人们提及,而很少被人们称为美学。那么“卡哇伊”究竟是否可被称为美学,本文将对“卡哇伊”和日本的传统美学作一个比较,从彼此的对比来重新认识“卡哇伊”。  相似文献   
77.
在日本文学中,濑户内寂听既是看破红尘的僧尼,又是活跃文坛的作家。她是具有双重身份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濑户内寂听在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之后,51岁出家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这无疑是从一个极端转变为另一个极端的体现。正是这次华丽的转变,使濑户内氏的文学作品的风格受到了影响,本文通过对濑户内寂听出家前后时期作品的分析,进而考察濑户内寂听出家前后文学作品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78.
元初画家商琦的《拟夏珪溪山清远图》现藏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该画与夏珪原作规格大同小异,但减弱了原作苍凉冷寂的意境,加强了"水墨淋漓障尤湿"的生动效果.  相似文献   
79.
日本江户时代民间最大的私塾咸宜园通过开设汉诗课程进行道德教育,这种以诗为教的教育模式的形成与江户私塾存在的门人行为放浪问题,以及塾主广濑淡窗的汉诗观、儒学和诗学素养、学问师承密不可分。广濑淡窗高度评价诗教在情操教育中的作用,并在其汉诗中渗透了政治道德、家庭美德、个体品德教育思想,通过汉诗艺术的感召力,直抵人的心灵唤醒道德思考,从而升华人的道德境界。在这一方面,咸宜园在江户时代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咸宜园培养了具备忠孝道德的弟子,一方面有利于维持德川幕府统治,另一方面又为日本近代化的发展准备了可加以利用的智力资源和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80.
《莲坡诗话》为天津诗人查为仁撰,收入丁福保辑《清诗话》,内容甚为丰富,述人品诗,清词丽句,言简意赅,博雅允恰,实乃清《诗话》之翘楚。它以随笔体形式,记述了天津诗人与上流社会名士的大量文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料价值。在诗文赏评中,渗透着自己独特的诗歌审美观、价值观,反对诗坛的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风气,主张“独出性灵”,倡导独创精神,推尊清新自然、不假雕饰的诗风,取向“淡而弥永”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