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19篇 |
理论方法论 | 17篇 |
综合类 | 214篇 |
社会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一生信奉周礼,连做梦也常常梦见周公,所以他以克己复礼为己任,梦想通过仕途实现这个理想。他当过权贵的家臣,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几经周折之后,才得以在鲁国任司寇,并一度代理相事。地位显赫了,但他的一套主张并没有被人接受。他作为私学的开创者,只好率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求官谋职,宣传他的主张。13年间颠沛流离,远至楚国。其间,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真可谓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而那些醉心于夺地争霸的君王们并没有接受他。当他的从政行道希望化为泡影后,回到鲁国继续授徒,并笔削春秋,修诗编书,传播自己的学说和理 相似文献
12.
13.
汉末至东晋,荆、江地区的儒学传统是“兼容博宗”、“慕通义理”,传统观念中“仕”与“隐”的对立一度趋于淡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陶渊明的思想也由先秦“原儒”的“复古”发轫,沿着“黄唐”之情一路衍生开来,在对“真淳”之世的追忆中寻找着“任真”与“守志”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晚唐国运衰颓,环境清冷。马戴在晚唐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反映当时感伤悲怆的诗风,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升堂"弟子即是很好的证明。从其诗歌创作以及与此派门人的"交往"看,马戴登清雅派"升堂"之门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山水田园诗作内容简净朴实;第二,五言律诗呈现清幽淡雅的特色;第三,马戴与清雅派弟子姚合、贾岛二人颇有交谊。本文以马戴为研究对象,结合马戴所处时代背景,探讨其登清奇雅正派之"升堂"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35-39
李蓘<宋艺圃集>的编选,主要针对明代嘉靖年间以李攀龙为代表的后七子倡言复古导致的宗唐摒宋之风.他率先以选本的形式呈现出宗唐诗学观念转变的契机,并试图超越复古派确立的唐诗审美标准,对宋诗的时代风格给予初步的肯定.但是由于李蓘自身诗学源自李梦阳、何景明,未出复古派门户,在后七子逐步衰歇陷入反省之后,公安诸君尚未推崇宋诗之前... 相似文献
16.
17.
王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06-112
当下的晚明诗学研究多受一种共性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统辖,此即“复古—革新”模式,具体涉及阵营的划分、价值判断标准的确立,以及发展轨迹的梳理。古人虽无复古/革新对立的明确表述,但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思潮,它们的存在并广泛发挥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至民国之时,时人于继承传统理路的同时,也在种种因素影响下不断偏离轨道。首先是对复古思潮的全面批判,进而在进步史观的影响下,二者分别被贴上“进步”与“落后”的标签,有关演进轨迹的表述也被改造为革新对于复古的对抗和取代,此后更被赋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学人对其间缺失虽多有反思,但所谓“突破”仅是观点/结论层面的个别调整,未曾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扬革新而抑复古的基调始终如一,重建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刘亚男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6-78
陆机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存在尚"清"倾向。这种音"清"为美思想的产生,主要受音乐审美的历史传统与魏晋文人尚"清"的时代风尚的影响。音乐之"清"的美学蕴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音色的清亮,情感的清悲,品格的清雅,意境的清真。 相似文献
19.
张雷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5):54-58
文章通过对"清雅"一词溯源辨流,认为南宋词坛以姜夔为首的词人创作群体致力于追求一种与世俗社会迥然不同的高雅的审美趣向,与前代诗人追求清雅的艺术精神及佛教徒崇尚清雅的思想颇有暗合之处。此外,历代词论家也多以"清"、"雅"二字来评价姜派词人的词风。文章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将之命名为清雅词派。对于清雅词派的发展流变、成员构成、审美趣向、词学发展史的定位,文章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袁向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4):38-41
姜夔不但能作诗词,而且精研乐理,能创作乐曲。他的乐曲既能反映他独特的人品气质、内心情感,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体现出声情韵律的高度统一。品味姜夔的众多词作,都具有清雅之韵,于婉约、豪放之外,自树一派。姜夔的词作在音阶、调式以及词调旋律、字调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与其清雅之韵是一致的。此外,姜夔还善于用名贵的古曲、独特的自制曲来表达他一生中经历的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