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748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117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225篇
丛书文集   1299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65篇
综合类   2092篇
社会学   509篇
统计学   3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吉林市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现有少数民族人口近万人,占总人口1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形成的分布格局已被打破,呈现出“大流动、大分散,小聚居”的态势,城市民族工作日益凸现,社区民族工作已摆上工作日程。一、 抓调研,把握新情况,探索民族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指出,将工业化、西方化作为现代化、全球化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化、全球化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化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化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化的多元类型。  相似文献   
143.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以对临夏市的调查为视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夏市作为西北民族地区的一个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其民族关系也会受到影响.针对临夏市的实际情况及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我们选取临夏市城市化进程中变化较大的几个变量,即民族居住格局的变迁、人口流动的影响、民族通婚的增减以及宗教因素,作为研究重点来衡量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临夏市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谐平等的民族关系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结论,并归纳出城市化进程中临夏市的民族关系具有主从性、敏感性、易发性、历史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最后提出临夏市各族群众必须解决自身的定位问题,建立临夏市和谐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以晋江市陈埭镇七个回族村为例,探讨福建回族社区城市化之路,主要从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即人口、土地、市场、企业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的分析中,研究陈埭镇回族七村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经验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5.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对中国目前乃至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基于2000—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中国县域尺度28个制造业行业的生产函数,从产业生命周期特征分析、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分析、产业生命周期对集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集聚经济的产业异质性和动态性,结果表明:1制造业总体存在逆成长型、成长型与稳定型三种生命周期演化模式,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之间具备显著差异,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年轻化、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稳定化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成熟化特征;2产业的专业化随成熟度增加呈倒"U"型分布,多样化呈现递减趋势;3地方化经济呈现"U"型分布,城市化经济则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初期和后期的地方化经济大于城市化经济,中期的城市化经济大于地方化经济。1  相似文献   
147.
城市化是推动中国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重要结构性力量,城市不但为农村培养了现代农民,而且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培养了现代工人和企业家精神,两者的有效结合为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要素支撑。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迅猛扩张的同时,城乡协同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这可以有效避免当前单一发展大城市策略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的急速膨胀,还可以激发乡村创新与创业的活力,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8.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相似文献   
149.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沿水平以及实际水平相对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结果发现,下偏效应大于上偏效应,即中国城市化进程整体表现为滞后,并且发现投资作用和政府作用在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为负向,另外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最后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0.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