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老舍作为一个深得人民喜爱的文学艺术家,他为文学的艺术长廊贡献了诸多瑰宝。《骆驼祥子》作为老舍的代表作,在其创作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该小说中,他运用嘉年华式的闹剧手法,将社会的弊病和国民的钝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相似文献   
32.
李理 《当代老年》2011,(11):10-11
他工作了、他成家了、他有孩子了,可他依然是你的孩子,你对他的关心和肯定是他一生都在乎的东西。故事1:事业不顺3年不联系父母 8月26日,来自山东莒南的老侯在厦门街头苦苦搜寻儿子侯德国的身影。3年前,儿子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便与父母失去了联系。因为家境困窘,这已是老侯第3次来厦门找儿子。他带足了4天份量的煎饼,在他看来,多省点钱,多在厦门呆一天,找到儿子的希望就大一点。  相似文献   
33.
人性一直是迟子建小说中刻画的重点,自踏入文坛起,迟子建就将目光对准民间的人性,她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坚持"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1。她相信"善是一种生活状态"2,现实中的丑恶与不堪是由于人性美的失落。迟子建以其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对生存的忧患意识以及对生活的温情主义,实现了对人性美的追寻,她的小说中传达出的是浓浓的温情与爱意。  相似文献   
34.
徐炯权 《老年人》2008,(1):16-17
12950元一张的理疗床,9999元一套的磁疗被,6000元一台的饮水机,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这些产品无疑都是天价,但就是这样一些产品,却偏偏成为老年人争相购买的“宝贝”。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这些天价产品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猫腻?  相似文献   
35.
刘郁琪 《江淮论坛》2014,(2):173-177
与余华以往小说的生存叙事一样,《第七天》也仍然以现实生存的艰难为主题,仍然弥散着死亡、荒诞和温情的元素。但小说通过亡灵视角的设置、温情乌托邦景象的营造和现实新闻的拼贴,对死亡图景进行了再置和重新叙述,对荒诞和温情进行了重新思考,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处理。这些叙事上的新变,折射出中年过后的余华生命态度上的更为冷静平和,以及美学观念上向后现代主义的贴近和靠拢。  相似文献   
36.
迟子建的创作是以北国边地的乡村叙说走进文坛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城市生活逐渐进入作家的创作视野。在迟子建都市题材作品中,对现代人生存的境况和精神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对如何摆脱精神危机的困扰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书写,执着于精神家园的寻觅和建构,使迟子建的都市小说获得了更为强烈的现实感和更为丰厚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37.
《社区》2013,(31):4-4
今年5月以来,山西省太原市在全市开展“每日四种蔬菜一元钱”(简称“一元菜”)活动。据悉,5月15日至8月31日,全市已累计销售黄瓜、西葫芦、莴笋、土豆等“一元”蔬菜1157万斤,直接让利百姓700万元。(《光明日报》10月11日)  相似文献   
38.
一部电影能够引发人类关于生存的困惑与思考,特别是面对着死亡威胁时的严肃与温情,《入殓师》堪称杰作。对生命感悟,对死亡思考。这是影片最成功之处,也是影片最想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迟子建对幸福的属性和本相的诠释,完全不同于当下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为主导价值取向的幸福观.考察迟子建小说中的人物谱系,分析三类弱势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意义,可以阐明迟子建幸福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40.
李薇 《经营管理者》2011,(7X):325-325
迟子建是白山黑水孕育的精灵,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但她的根从步入文坛开始就植在了民间,坚定了她的民间立场,她的小说紧紧贴在民间大地上,她本人也始终站在民间立场上用平视的视角、悲悯的情怀温柔地注视着那些普通甚至卑微的民间生命。在她的作品中不仅给我们展现了真实生动的民间生活,真挚而感人的民间情感、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的习俗,并且揭示了底层民众面对的更多的苦难,这些苦难像是病魔一样总是纠缠着本已很虚弱的底层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