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87篇 |
理论方法论 | 13篇 |
综合类 | 178篇 |
社会学 | 32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产生语言哲学.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在雏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现的影响下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问接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随着言语行为研究的深入,语用行为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63.
游是庄子美学的核心范畴,代表了庄子美学的精神。游的提出有其个人和历史的原因。游有游玩、游戏、游心和幻游等丰富的内涵,其特征具有超越性、内指性、自然性等。庄子游的美学对于中国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4.
马国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113-117
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直接启发下,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该学说全面阐发了语言运用的多样性、实践性,揭示了语言游戏的"家族相似"性以及语言游戏的规则等,并通过"生活形式"概念对语言重新进行了考量.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特色鲜明的语言观,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和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5.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琴乐在时间安排上多有一种夜间取向。由于小说自身的虚构性特点以及具有无限张力空间的大容量等优势,决定了夜琴意向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在小说中蕴含更加经典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格。小说中的夜琴意象富多种精神气质。夜琴蕴含天人合一思想,便于文人进入一种无我的艺术境界,其所具有的想象和联觉通感优势更是基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66.
林锦屏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6-60
每种文化都适应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闽东"滨海山区格子状水系"的地理特质,造就了闽东文化资源的"亲水性向",闽东北亲水游以其自然的"亲水"特性而闻名,借助载体的文化亮点——"木拱廊桥"——的开发,是提升"闽东北亲水游"文化内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67.
黎兴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0(3):94-101
旅游房地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升温,以及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消费模式逐渐转变,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正面临着产业转型与风险共存的考验.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引入包容性发展理念,构建出基于永续发展的包容性发展棱锥模型及其应遵循的“底—图关系”,旅游产业融合,“职、住、游”平衡最大化等几点原则,以弥补海南旅游房地产在土地开发、产业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方面的不足,总结出包容性发展棱锥模型对海南后现代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启示:注重土地开发过程中生态优先、旅游产业融合和实现多赢;应用基于高速铁路—公共交通导向的—体化立体综合土地使用模式;创造公平、宜居和高品质的旅游空间环境以及进一步完善旅游房地产规划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68.
孔子给其弟子指定的教材是“六艺”,他的教育方法则是“游于艺”。从孔子一生的实践来看,“游”消磨了他“而立”后的十四年时间,也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间。“游”本身不仅是孔子一生中的重要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他给后来的教育留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69.
卓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8):91-93
“可游可居”作为中国山水审美理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的发展过程。“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可游可居”的审美理想对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影响体现在五个方面:“游-居”的观察方式、“线性的画面结构”、平面二维的“远”的空间、“以大观小”的“山水之法”以及意象化的符号。文章指出道在艺中的作用,由构思层面来把握构图的特征,探讨古人审美心理的形成渊源和古典图式背后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