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0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53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民族艺术展演空间的建构是与民族艺术展演文本的生成紧密相联的,两者同时并进,互补互动。不同样式的展演文本需要不同形式的展演空间,同样,不同特质的展演空间适合不同审美风格的展演文本。受制于展演文本内容的复杂性特点,展演空间的建构因而也显得复杂。它是在对既有文化符号和形式进行陌生化结构重组的基础上,将原本作为自然村落的物理空间转换为置于"他者"视野中的文化世界,使得展演空间呈现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和充满现代性追求意念的审美消费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2.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3.
湘西,是沈从文小说中最精彩的世界,可以说是湘西创造了沈从文的文体。沈从文前期创作中的湘西世界是纯美的,比如景致、比如爱情,湘西世界寄托了沈从文的理想,是沈从文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饰品则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具有优美的图案、生动的造型,又将中国人民质朴的古老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民族服饰、饰品大多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无一不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饰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同民族人民原始意念的深刻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时装设计领域中都引入了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本文就以云南省苗族为例,针对现代饰品设计中少数民族元素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盘瓠传说"是主要分布于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族源神话,在正史、方志、文人笔记等文本中皆有反映,体现了华夏族对南方蛮族的表述与认知。但作为少数民族,在以汉族为主流话语权的历史时期,苗族、瑶族、畲族先民通过自身的话语以神话塑造自己的祖先形象,成为信仰。从"盘瓠传说"中,我们看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多民族多面向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人们共同体的整合与分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能够充分展现出土家族独特的艺术风范,是土家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图案具有抽象化与意向变化特点,留给人们较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展现了朴质的艺术文化,将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不仅要保留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所传承的文化元素,同时要强调设计物品的实用性,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与现代设计科学的结合,能够满足现代人民的审美诉求,大幅度提升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的传承水平。  相似文献   
18.
[摘要]人格结构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人类学用来解释族群差异的概念。本文从积极/消极、外倾/内倾、性格/气质等人格结构维度,分析了散杂居背景下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彝族与苗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中,由于文化背景及其与各民族融合程度不同,呈现出相似或完全不同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杨春芝 《老年人》2014,(5):20-20
正1970年代初,湖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百万民兵奔赴湘西修建湘黔铁路,拉开了全省三线建设的序幕。作为这支建设大军中的一份子,我亲历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大会战,一些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1970年3月,我作为新化县武装部的一名现役军官,被上级任命为田坪区民兵团团长。这天,我率领全区三千多名民兵背着行李、扛  相似文献   
20.
石海 《老年人》2014,(11):36-37
正开国中将曹里怀,1909年11月15日出生在湖南资兴市七里乡一个农民家庭。他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了井冈山,由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革命战争中,曹里怀以勇猛善战、指挥果断著称,被誉为"功勋将军"。用竹钉石头阻击敌人1933年底,少共国际师师长吴高群在战斗中牺牲,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紧急召见曹里怀,让他接任该师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