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502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锋  梁伯钧  谢佚芳 《源流》2012,(2):26-29
"我是老区的孩子。"这是见到《源流》记者时,这位年轻县长的第一句话。刘锋,祖籍江西,生于井冈山精神的红色摇篮——吉安市。广州中山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工作,后来作为广东省实施"双百"人才计划中的一员,被选派到粤北革命老区始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为改变老区的落后面貌不懈努力。刘锋县长是那种有思想善思考的领导。他常常出口成...  相似文献   
102.
常熟翁氏家族是明清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家族之一。赖以代代传承的家风熏染,翁氏家族以行动上的自觉,通过科考而仕途进身,由耕读之家酿成了文化世家,即以读书力学、著书立说为职志,透过家学、家教、家风等因素,重视自身的文化积累与建设,凸显家族的品行修养与文化传承,秉承了清廉自律、志在报国的优良家风。由此经年累月,终于在江南大地上坐实了一个赋有社会资望的文化型望族,堪称地域文化的独特精神坐标。  相似文献   
103.
清代承继此前的史学传统,建立了史料储备和征集制度,为《清实录》的修纂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原始材料,使实录成为清代史料的一大总汇,经过它的编辑和纂修,清史杂乱的档案得到第一次清楚的梳理,并以易查易读的特点为后人所重视,或摘录,或取用,或改编,或融汇,成为《清圣训》《东华录》《清国史》《清史稿》《清会典则例》《皇朝文献通考》和《皇朝续文献通考》等一系列清史著作的史料来源。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4.
2012年2月23日,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隆重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主任胡悦出席大会并讲话,副省长郑小明宣读了  相似文献   
105.
朝鲜(韩)民族的来源主要有几种说法:西伯利亚的阿尔泰民族、东夷民族、百越民族、北狄民族等。从历史上看,朝鲜(韩)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现代朝鲜(韩)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表现为文化心理一致的共同体意识、敬重祖先的家族意识、对文化传统引以为豪的自觉保护意识、与众不同的独立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6.
许浩 《创新》2012,6(4):75-81
检察权的性质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的理论问题。我国当代检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它脱胎于我国古代御史制度,吸收了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部分传统,在借鉴和采纳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以及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探索和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经过转换和改造后的我国检察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国家制度,我国的检察权是一种独立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4项国家权力,其性质是当然的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7.
明万历版《山西通志》由李维桢、范弘嗣、邢大道、阎重光等编纂,山西巡抚李景元、魏养蒙、樊东谟、吴仁度相继监修。是志纂修始于万历三十四年,至万历末成书刊印。初刻本至少有23卷完整保留在现存的两个残佚本中。通行的全帙本由巡按山西的御史祝徽在崇祯二年用万历旧版重印,并补写叙文,残佚本卷二十二、三十及卷二十五中的两页即据此本补刻重印。是志上承嘉靖志,下启康熙志,所纂聚三晋一方自然与人文各类典要,自上古迄万历四十二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地方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杨慎于前七子近体唯学“盛唐”的诗学复古语境之中,将唐近体诗歌源头由初唐上溯至六朝,从声律理论和诗歌创作上肯定六朝初唐诗歌在律诗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成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杨慎采用“从盛唐回到六朝”这一溯流追源的律诗学策略,目的是主张整体而全面地继承前人的文学传统,博学众体、融会贯通,通过提倡学习六朝初唐诗歌来矫正复古派唯学“汉魏”、“盛唐”这两种诗歌范式而导致唯古是从、剽窃雷同的理论弊病,以此寻求明诗的另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9.
《汉书》因其成书年代久远,经过历代传抄翻刻,形成了复杂的版本体系。版本研究是《汉书》文献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运用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知识,以传统版本学的研究为基础,考述《汉书》版本源流及其相互间的承继关系,较为客观地揭示了《汉书》的版本体系,对《汉书》研究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文学的本源与流变以及这两者的关系,是沈约文学史论的核心问题。沈约对文学源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学审美属性及其表现形态的源流考察上。他着眼于文学本身所具有或他认为所应当具有的根本特性来对文学的历史演变进行审美性观照,并将自身对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及审美价值取向的观念性认识融汇于其中,从而在对传统文体源流观继承和超越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文学源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