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502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20世纪50年代,饶宗颐先生作序,萧遥天先生撰写的《潮州戏剧音乐志》是第一部有关潮剧源流研究的专著;随着历史的进展和史料的发掘,关于潮剧源流的研究也展现出了众家学说各抒己见的争鸣局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潮剧源流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潮剧源流的认识,逐渐明晰并也可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2.
鉴于政策制定的模糊性特点,而多源流分析理论又是解决模糊性条件下政策制定问题的一种理论方法。因此,本文运用金通的多源流分析理论,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来剖析俄罗斯高校评估政策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73.
“常州散文”在常州历史上尤其是文学史上颇为有名。文章对常州古代散文作了梳理、分析、归纳与总结,并介绍了《常州散文》的编选原则和编排体例,以利于学习《常州散文》的人把握精髓,也便于外界的人了解常州古代散文的源流、学派、特点与传统。  相似文献   
74.
近一个世纪以来,《红楼梦》版本源流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如甲戌本《凡例》、脂砚斋及畸笏叟、后四十回等,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并仍存诸多疑点和难点,有些将可能成为永远无法求得正解或共识的“公案”。  相似文献   
75.
古希腊和中国叙事文学的渊源,一在神话,一在历史;由于叙事文学的渊源不同,从而影响了中、希早期叙事文学(史诗、小说、寓言)踏上不了同的发展途径,并在艺术上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6.
酉水又名酉溪,古楚黔中境内五溪之一。是沅水最大的一条支流。有北、中、南三条源流。北源出于湖北鹤峰县西北,南流经来凤、龙山、酉阳,折东经花垣、保靖、永顺、古丈,至沅陵县城南注入沅水,全长477公里;中源发源于秀山,到里耶与北源汇合,北源和中源在里耶汇合后始称为酉水:南源发源于贵州境内。流入湖南后叫白河,现在又叫花垣河,到保靖汇入酉水。  相似文献   
77.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成型期、小步发展期、大步发展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寻根性、文本分析性、类比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8.
1939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农家的何光岳同志,虽然无缘步入长沙读书,但他却有湖南人的志气和豪气,以小学毕业的低微学历,刻苦自学,达到了博士毕业生的学力,摘取了研究员、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史学家等桂冠,立下撰写"中华民族源流史"的鸿志,并从20世纪80年代后逐一付诸实施,<北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就是这套丛书的第12本.在他成为单枪匹马著述中华民族史多达数十本的第一人时,二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中,真可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在人们望而生畏的"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课题面前,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和闲言碎语,脚踏实地昼夜劳作,终于以"等身"的著作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奉献,达到了中国大学者的境界.<北狄源流史>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9.
章太炎的“魏晋文章”有师承渊源的因素,即远承汪容甫、李申耆,近袭谭献;章太炎的“魏晋文章”在近现代文学的过渡之际,对于一代文风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周氏兄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写作的两大风格。  相似文献   
80.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06,(4):150-163
传统的中国诗学有其独特的诗史观,它是围绕"诗体正变"问题而展开的.这一观念自酝酿以至成熟,大致经历了由"风雅正变"到"质文代变"再到"诗体正变"几个阶段."诗体正变"说的特点一是将诗歌演变的历程归结为诗体流变,力图从诗歌体式变化的角度来显示诗歌创作的盛衰和时代风气的转移;二是讲"源流正变",且多带有"伸正诎变"的倾向;三是不忽视各种内因与外因对诗歌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将其影响落实到诗体变迁上来.近代进化论史学观确立后,"诗体正变"说受到冷落,但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历史经验仍值得认真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