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雍正帝认为,"治天下之道惟用人,除此皆末节也。"他在选拔任用内外官员上,除首要考察是否清正廉洁公忠勤慎外,还要求官员要有干事的魄力。知县不干事坐五年大牢雍正帝指出,当官的若是不干事或干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过像个"木偶",是个摆设,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雍正曾把  相似文献   
22.
纳兰词中有多首节令词,其节令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内涵丰富;三是在民族性上的缺失。这些特点的成因源于强烈的生命意识,明显的汉化倾向,以及独特身世、多情个性、深邃词心。以节令词为径,可以更好地走进《饮水词》,走进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心灵世界。这对纳兰性德及其词学研究均有助益,同时对于了解清初满汉文化交流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23.
乾隆朝新译满汉合璧《五经》所依据的汉文底本大致以宋代学者经注本为主,力求简明扼要。这与乾隆御纂汉文《五经》在其先祖以“宋学”为主的基础上转而回归“汉学”的取径颇异其趣,显示出乾隆针对满汉两个群体不同的学术导向。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不同导向实际上都统一于乾隆的所谓“同文之治”。其“同文”的内核在于用儒家义理统一思想,而翻译则成为乾隆解经的一种手段,通过用满语翻译汉语和用今语疏解古经,乾隆达到政统、道统、学统的合一。其所强调的“同文”,主张回归儒家经典、发掘经文义理,这无疑是继宋代以后再一次经学回归本体的学术建构,也促进了乾嘉考据学风的兴起。  相似文献   
24.
庹震 《领导文萃》2014,(19):91-94
正谈清朝的雍正皇帝,实在是个相当艰难的话题。雍正这个名字,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在野史里,似乎都已很有"知名度",许多人有"许多"的看法。中国两千年封建史,"大雾弥漫"的日子是不少的,其实,许多的历史之谜就藏在这层层大雾之中。可以这么说,雍正不仅自己身处雾中,而他自己还是造雾者。说他身处雾中,是因为雍正的前半生,从1678年出生,到  相似文献   
25.
正满人入关后,清基本上继承了汉族顺应时令的古老节庆风俗,同时又加入了一些满族传统民族特色。春节是汉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清代宫廷也极其重视春节,圆明园正月的筵宴活动就是典型的代表。形式多样的筵宴活动是圆明园正月里的重头戏,特别是从乾隆朝起每年清帝都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一般来说,"上元三宴"定期定例举行,但因斋期、天象等原因也有停止或者移到其他日子的时候。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乾隆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认为,导致翁同和开缺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集团中满汉矛盾激化的结果。满族亲贵抓住翁同和等汉族要员在甲午战后具体负责筹措对日赔款、胶州湾事件谈判等一系列对外活动中的失误,把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屡次受侵略和被瓜分的责任推到汉族要员身上,甚至认为汉族要员有与洋人相勾结故意毁掉满清天下的嫌疑,以此来打击汉族要员和集权于满族亲贵  相似文献   
27.
清代诗歌文化盛行,诗歌总体数量为前代所不及。清代诗歌文化的繁荣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自清入关以来,八旗诗人不断涌现,到乾隆朝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对于清代的文化、政治及民族关系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康熙幼年智勇双全除鳌拜的故事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里的热门主题,虽说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纪如何清除顽党,或许幕后的推手是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按照满语的方式对引入的汉语词汇进行改造的词为坐标,归纳并列举其存在的四种形式(音译、音译加音节、音译加意译、意译),并结合语言本身因素和社会发展原因以及语用心理影响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0.
清末,满汉矛盾问题趋向尖锐。随着民族(相对于欧美列强)危亡的极大刺激,为了寻求民族的独立、富强,“反满“开始成为时人心中万流归海之一途。满清王朝为维持其对社会的统治,被迫采取措施缓和满汉矛盾,而开始了“略畛域“。清末成都在此背景下开始融合满与汉,并逐渐认识到“满“(普通满人)与“清“(清王朝,主要指皇室)的差别(本文主要以汉人考察视角,而对当时满人的认知仅略为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