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2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9篇 |
劳动科学 | 90篇 |
民族学 | 37篇 |
人才学 | 15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60篇 |
理论方法论 | 141篇 |
综合类 | 374篇 |
社会学 | 279篇 |
统计学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38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9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及时、稳定解决灾区的就业问题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所在.5·12大地震打破了四川省和灾区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和结构,而近期的灾后重建大量就业机会又不一定切合灾民自身特征和就业意愿的实际.因此,按照开放和开发劳动力市场的原则,实行短期内就业援助和长期产业发展带动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就业策略,有助于解决灾区劳动力的可持续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62.
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引起社会情感风险。基于灾害伦理的情感面向,可以将社会情感风险划分为道德性、文化性和结构性三种类型。道德性社会情感风险是指由于伦理抉择偏离了常规性社会道德标准,情感上的冲击使个体或群体陷入坚持原有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与突发状况下进行价值标准调适的不确定性之中。文化性社会情感风险是指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情感问题处理与伦理抉择难题。结构性社会情感风险关注情感在社会结构中如何流通并塑造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贯穿于微观人际关系至宏观社会运行中并对其造成功能性影响。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情感伦理困境进行反思,能提升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服务的专业性与解决问题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963.
地震灾后重建与宅基地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恢复重建阶段,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工作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宅基地为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在灾后重建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现有的宅基地法律制度中,根据灾民意愿,在充分考虑到地震所导致的宅基地的毁损情况下,采取5种符合实际的重建措施,切实解决灾区农民的宅基地权问题,切实维护宅基地作为灾区农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生活保障条件;吸引各种合法资金积极参与重建,联建房突破宅基地传统思维模式并与我国现行宅基地制度功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4.
郑松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6):31-36
近代潮商在其商业经营活动中把儒家文化观渗透其中,形成了地域商帮经营理念,这种理念是在汲取区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近代潮商成功的保证。回顾近代经营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特征的原因,并论述其经营理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65.
清代潮帮侨批业对我国原始金融市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训先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5):81-83
清代侨批业是一笔集腋成裘的巨额流动资本,也是一股足以操持“商贸互动”、“盈亏互补”的强大势力。公元1775年至1890年约一个世纪的时期,潮帮侨批业对我国原始金融市场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6.
967.
研究地震发生时个体的行为反应特征和分类模式,并阐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有逃跑、躲避、寻求信息、木鸡、利他行为、保护财产和未反应等类型,地震后半小时的行为反应依次为联系家人行为、信息交流行为、采取措施、疏散、寻求归属和未反应。灾时第一时间的行为反应根据可控制程度和激发程度分为四大模式,影响行为反应模式选择的因素包括感知震动强度、感知风险、从众心理、地震经历、反应能力等。建议政府管理者针对不同的行为反应模式,锁定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通过加强灾前教育和演练、完善灾时救援和风险沟通方案,引导公众采取更科学有效的行为反应来降低地震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68.
邱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2-39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国家"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决策下,北川县城整体异地重建。北川新县城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统一规划和山东援建方的统一建设下,成为了具有羌族风格的"新型现代城镇"。本文主要通过灾后重建的新北川所呈现的地景风貌,以探寻国家意志如何从结构上建构了一种新型文化身份,同时分析新北川居民在"羌族"和"地震幸存者"的双重表述之下,在对新北川的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中,如何通过日常行为对这一被赠予的空间进行修改或重新分配,并为之注入特殊的情感与意义,逐渐形塑起自己的"时空惯例"。由此,新北川这一陌生空间,成为了富有地方感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969.
段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73-78
录囚本是我国古代平反冤狱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天人感应"思想的主导下,录囚在东汉时期成为禳灾的一种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它有着维护灾害时期社会稳定、安定灾民心理的功效,但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灾害防治和司法审查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妨碍了社会公正,甚至流为形式。 相似文献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