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945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3053篇
社会学   12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01.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狼意象往往是充满负性情感的阴险、狡诈的代名词。21世纪以来,关于狼性的文章作品重新审视了狼意象的基本特征。梳理并勾勒狼意象及其文化内涵的演变,可以更为明晰地辨识出“狼”形象在文学、史学、社会学等文化中所扮演角色的变迁历程,从而改变中国文化中狼意象在较长一段历史时间上的单纯文化内涵,使之重新恢复其多元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03.
朱志荣  许醴 《学术界》2007,(5):300-301
陈育德教授的《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耗费十余年的心血,对艺术通感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以"心统五觉,六根互用"为基点,认为"艺术是向人的全部感觉开放的",突破了将通感界定为五官感觉之间的挪移和沟通的流行看法,并将之区分为"感觉挪移"、"表象叠加"、"意象互通"三种类型,对通感进行了心理结构分析.书中立足于中国传统的通感思想资源和艺术实践,在中西融通、综合比较中建构了中国特色的艺术通感理论.  相似文献   
104.
诗歌中的意象是客观物象与诗人主观情致的契合,同时也是具有符号性特征的特殊意义系统。诗歌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类,一方面,同其他语篇一样是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结构体;另一方面,诗歌的语篇意义和概念意义从属于人际意义的表达。诗歌语篇的人际意义是否在形式层面得到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意象创造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5.
刘红梅 《船山学刊》2006,(2):144-146
在唐诗中,梧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友情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诗人引梧桐为知己,也把知己比作梧桐,梧桐意象中含有知己之意;二是梧桐意象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友情与别情;三是“丝桐”是唐代诗人传递友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6.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叙事空间,系由小城文学、都市文学和乡村文学这三大板块组成。不同于后两者的意象呈示,茶馆酒店因其普遍性和中心地位而成为中国现代小城叙事的核心意象,揭示了小城社会的时代氛围、人际关系及精神状貌,并借此表达了现代作家对小城人生负面价值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07.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探讨长城意象的经典个案,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从“哭之哀”“哭变国俗”到“哭夫崩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经三次重要的演变。同时,“孟姜女”的主体形象经历了由统治阶级意志向民间转向的塑形之旅,蕴含官方思想与民间意志的双重叙事维度。家庭视角下的长城意象既笼罩着悲剧色彩,又彰显出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体意识。可以说,“孟姜女哭长城”既映射人与自然彼此互动和感应的生态文明观,又渗透有融合发展的宗教观念。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和多元发展的宗教观念一起构成“孟姜女哭长城”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8.
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对女性意象的描写与分析多从女性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入手,即按因果规律来解释女性意象,使得作品和评论中的女性意象缺乏人性美,未达到人性审美层次。女性个体不应仅仅从外部和个体分析,还应当从女性心理结构入手,分析女性深层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9.
《洛丽塔》中的水域和汽车是贯穿全篇的两个重要意象,也是透视男主人公亨伯特毁灭性命运的有效注解。水域指向亨伯特对永恒世界的超验渴望,他将之投射到现实中的女孩洛丽塔身上。汽车象征着物理世界中的动力,借此动力,亨伯特试图将他的想象世界强加于物理现实中,通过占据洛丽塔的肉体来实现某种永恒。在线性时间和他人主体性的客观现实下,亨伯特的妄念注定是失败的。他的悲剧根植于他对超越死亡限制的幻想世界的迷恋和试图消弭艺术领域与现实生活界限的行径,隐含着一种普遍性的人类悲剧命运底色。小说也暗示出一种偏执、妄诞的艺术立场所蕴含的致命危险,回应着纳博科夫要求对现实抱有清醒认知的艺术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