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2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24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神”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先秦“神”先后经历了作为外在灵异的神(鬼神)、作为变化妙道的神(神化),和作为内在主体的神(心神)三个阶段的演变,这是“神”在后来整个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三个义项,其共同特征有灵妙性、不测性、整体性、精一性、纯粹性、贯通性、主宰性和光明性等等,其演变的趋势是逐步理性化、内在化、主体化。从信仰和安身立命的价值关怀来看,中国文化中非常丰富的关于“神”的讨论仍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尝试构建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神”学。  相似文献   
62.
现代设计发展所遭遇的问题和困境和灵性因素密切相关。来源于基督教教义的灵性概念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怎样它应该是一个有关个人、自然、社会关系的概念,也是一个今天被广泛应用的概念。随着传统宗教的没落和现代主义的兴起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灵性完成了一个死亡到重生的过程。灵性在创造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时甚至能够完成方法和技术不能完成的任务。灵性关怀贯穿于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因为设计对个体意义的关注,自然环境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责任,有灵性的设计才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64.
普罗科勒斯把柏拉图的《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划分为九组假设,他认为第一组假设的主题是“太一”。由于“太一”超越于所有的存在之上,因此它就不具有任何肯定的特征,我们只能通过一种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它。“太一”的这种“否定”特征是高于所有“肯定”的,“否定神学”并不是由我们人类理智的某种缺陷所造成的,而是取决于“太一”自身的超越性。第一组假设中的那些“否定”也不是任意的,而是体现了一种理智的秩序。  相似文献   
65.
电视剧艺术的探索走入了纪实的误区。形成纪实现,甚至把纪实看作是电视剧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是一种因早期电视剧艺术特征展示不充分而形成的错误认识。它试图以此区分电影与电视剧,却使电视剧走到了丧失艺术性的边缘。  相似文献   
66.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产生于20世纪20-40年代.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们特别阐释并发挥了它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内在联系,诸如梁宗岱、卞之琳、穆旦等人的现代主义诗学都与基督教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关系.基督教神学对"象征""暗示""隐喻"等的运用,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大多深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有的本人就是基督徒.他们从基督教神学中汲取营养,并结合传统诗学资源,从而建构了具有自己民族审美特色的现代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67.
随着阿尔都塞大批的遗著问世,我们发现宗教的思想不仅促成了他自然而然地滑向当时法国盛行的结构主义,甚至在他成熟的意识形态思想中也弥漫着异常浓重的神学气息。本文将梳理阿尔都塞文艺思想与天主教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其前期的神学写作中试图与天主教思想彻底决裂的过程,他对马克思主义重要概念的神学解释,以及后期马克思主义文本中为宗教提供的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在此基础之上,对阿尔都塞根植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文艺思想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阿尔都塞挥之不去的神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68.
尼布尔的神学政治思想以其植根于基督教原罪观和恩典观的神学理论为基础,把握时代的脉动而成熟,并以悖论式的论证手法开辟了一条特有的强调"爱与正义"的伦理之路。"圣爱"是个人伦理的最高规范,然而现实的个人伦理只能以"互爱"为道德准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此对应,"正义"则是社会政治中代替"圣爱"的"不可能的可能",成为规范这国际政治和社会伦理的最高准则。尼布尔不仅为基督教的正本清源而努力,也让现实政治在宗教中找到了伦理归宿。  相似文献   
69.
斯宾诺莎否认神迹的存在,这是过去三百多年来斯宾诺莎研究者的共识。格雷姆.亨特在2004年发表"斯宾诺莎论神迹"一文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斯宾诺莎根本没有否认神迹的存在,相反,他提出的神迹定义肯定了神迹的存在。本文对于这两种观点不预设立场,而是从斯宾诺莎的文本本身出发,首先考察斯宾诺莎所说的神迹的含义是什么;其次,根据他的神迹概念来确定是否有神迹存在;然后,讨论斯宾诺莎是否提出了亨特所说的神迹定义,由此显示斯宾诺莎在神迹问题上的主张。  相似文献   
70.
《啊,拓荒者!》是凯瑟以拓荒者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家塑造了一位高大的生态女性形象——亚历山德拉,她不辱上帝的使命,在拓荒的过程中对土地实施了良好的托管,建构了诗意的人生,实现了自我超越与生命价值的升华。以生态神学批评的视角欣赏这部作品,有助于推动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生物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