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223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0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01篇
理论方法论   150篇
综合类   1446篇
社会学   244篇
统计学   5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汉字及其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的书写教育是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书写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了书写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汉字书写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从重视书写教育和深化书写教学入手,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2.
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区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且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 ,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本区生态环境的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文章尝试对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 ,希望能对本区自然灾害的理论研究工作及实际的减灾操作有所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夹竹桃》是台湾著名作家钟理和发表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的作品。该文以抗战中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底层百姓的困难生活。文中混杂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同时,作者通过"反历史书写"和"双重语气"等策略,揭露了殖民者的虚伪,否定了殖民统治的正当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廓清不同灾害应对理念在规划应用中的逻辑与特点,对防灾减灾规划框架的建立与实施意义重大.回顾总结了综合防灾减灾、灾害风险管理、韧性、安全等4种理念的内涵,从系统认识角度将其归纳为"行为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不同理念指导下的规划在目标、对象、内容及实施效益方面存在差异,但也具有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处置"的潜在规划编...  相似文献   
998.
选择8位来自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的留学生,收集他们初学汉语三个半月中的汉字书写偏误,根据分类不重叠,便于分析的原则分为笔画、部件和整字偏误三大类,对偏误产生的原因侧重从认知规律、汉字字形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研究发现,初学汉语的东南亚留学生的书写偏误与非汉文化圈的欧美学生没有明显区别,多属于系统前的"低级"偏误,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字感"和心理认知上。  相似文献   
999.
热词     
正错别字简历"错"在哪?重庆一名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她手写的400字简历出现24个错别字,公司领导还认为她字写得不好,这成为她被淘汰的重要理由。现如今"提笔忘字"的危机如同病毒般在青少年学生中蔓延。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由于青少年学生过于依赖电脑和手机中以字母为基础的输入法,因此象形表意  相似文献   
1000.
情色书写介于色情与情爱书写之间,伟大的情色书写,往往能在灵、肉之关系上达成微妙的平衡,处理不当,则很容易忽视"情"而滑向"色",落入铺陈肉体欲望与行为的色情陷阱;口语诗中以下半身写作为代表的凸显肉体感、在场感的理论主张,虽然对趋于僵硬、虚伪的体制化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他们的作品却没能担当这种叛逆美学的重任;他们凭借回到动物性肉体体验以获得艺术审美体验的希望,恰如南辕北辙无法实现。同样,通过表现生殖器快感去返回诗歌的本质,最终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口语诗中的情色之作仅仅处于"物之诗"、"欲之诗"的阶段,必须经过情与美的洗涤与转换,才有可能上升为存在之诗、真理之诗,进而才配称为"人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