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381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张志 《决策咨询通讯》2008,(5):55-56,73
自然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应主动做好应对灾害的各种准备,包括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生产专门的救援工具、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陈云在水旱灾害防治方面的努力常被忽视,但从灾害学的角度看,陈云水旱灾害防治理念逐渐形成和发展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组织生产自救,平安渡过水旱灾害;重视粮食储备,有效预防水旱灾害;重视粮食调运,切实保障灾民生活;兴修水利工程,竭力根治水旱灾害。陈云的水旱灾害防治理念不仅对根据地的灾荒救济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灾救灾工作注入思想动力,还为现阶段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时政     
《决策与信息》2005,(11):77-78
十一五规划建议透出十一大亮点;推进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八项要求反浪费;中国人才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中国的灾害损失位居世界第三;三项措施打击违法药品广告。  相似文献   
14.
15.
[提要]孟加拉国是全球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洪水、飓风、干旱、地震等灾害给孟加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又以洪水和飓风影响最大,68%的国土面积和71%的人口暴露在洪灾风险之下,最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孟加拉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孟加拉国的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经验对中国的灾害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灾害社会学的研究关注灾害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国家、社会与灾民倾注于救灾的实践.灾害因人的因素而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围绕灾害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议题,古今中外皆有关注.梳理国内外关于灾害的社会学研究,顺着灾害研究的理路,我们思考了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8.17特大山洪泥石流后续工作安排,彭州市国土资源局积极与省国土资源厅、成都市国土资源局联系,得到了省厅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于8月23日起,省厅安排省水文队,对龙门山镇进行了地质灾害评估,经过15天艰苦的作业,于9月7日完成了101个地灾隐患点的外业调查,取得了第一手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9.
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深圳龙岗“舞王”大火、青海玉树地震、富士康跳楼事件、“保钓”示威游行活动……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深圳慈善公益网始终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凡遇到社会灾难和社群冲突,总能寻见深圳慈善公益网“福德社工”应急服务的踪影。  相似文献   
20.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自然灾害高发区。社区是民族地区防灾减灾的基础。“5·12大地震”之后,由非政府组织在丽江拉市海和北川县的羌族社区开展的社区实践证明,参与式的“社区灾害管理”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的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此外,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本土少数民族适应不同生境及气候变化的地方性知识。民族地区的社区防灾减灾,要群策群力,整合政府、非政府以及社区多方面资源,将“社区灾害管理”进行本土化调试,纳入区域发展框架,充分调动社区主体参与,并与民族地区减灾文化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社区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