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6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管理学   626篇
劳动科学   103篇
民族学   165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4343篇
理论方法论   909篇
综合类   7070篇
社会学   616篇
统计学   13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754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952篇
  2010年   969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1297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对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搞好科学决策、加快经济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学界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泄密的心》是爱伦·坡的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缺乏伦理关怀,充满了不可靠叙述。从听觉叙事的角度来看,该小说充满了听觉意象,主要事件都由听觉勾连起承,作者在故事世界中建构起了比“视觉空间”更大的“听觉空间”,其中的声音景观从可能世界理论看来,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与真实性。这样,当我们将文本中的叙述者“我”当作文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真实人物进行分析时,可以更好地阐释其中的伦理意义。叙述者“我”和老头身份的模糊化使该小说的伦理批评更具有普遍意义。叙述者“我”的幻听将自己的谋杀行径暴露是该文本正确的伦理取位的结果,符合了阐释社群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03.
真理是一个万古长青的话题,有了哲学就有了对真理的探讨.但是,不同的哲学对真理的界定有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也是追求真理的,也有自己独特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对真理的界定只是揭示了真理的认识论维度,它整体上是符合论的.对该教材中的真理定义,一定要避免庸俗化的理解,常识不是真理,只有反映并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同时,教材在理解真理时也结合了价值问题,并认为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4.
边缘化的印第安群体的生存境遇与美国社会的伦理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本土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在小说《自由的恶作剧者》中揭露了美国"主流即正义"这一讽刺的伦理现状。主流边缘的伦理差异及主流白人群体的伦理倒退使得印第安人深受创伤、深陷伦理困境。从印第安恶作剧者的反抗中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群体只有通过对本土印第安文化的坚守才能实现伦理救赎。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伦理现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军事爱国之政治价值取向,实现军事伦理观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统一;以深厚的国家民族观念为思想基石,具有浓厚而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尊严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伦理价值取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忠实捍卫人民利益;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战略谋划之最高准绳,以人民战争和积极防御为战略指导;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些系统的思想理论,从军事伦理角度极好地解决了"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何去战"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问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6.
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伦理认为,“他者”具有绝对的差异性,我与他者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自我是“为他”的责任主体。在“他者性”伦理视野下,师德失范主要表征为沉迷私利偏离育人本位、自甘沉沦以致陷入平庸、规制方案催生伪善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异化,即异化为“占有-被占有”的物我关系以及“认识-被认识”的同一关系。以他者性伦理思想为参照,除了构建师德外铄友好环境之外,教师自身也要从认识主体变为伦理主体,锤炼责任和爱的伦理品质,培养自律自强的精神之欲。  相似文献   
107.
伟大抗疫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全民参与的抗疫斗争实践中,具有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人生观教育中,培养“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举国同心”的家国情怀;在集体主义教育中,培养“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在创新实践教育中,培养“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在世界观教育中,培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这有助于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8.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科技成果开发应用,在发挥相应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科技伦理悖论,即科学防控与自由权利、科技研发与责任关怀、科技产权与公平分配等之间的矛盾与争议。通过构建疫情防控中的个人相对自由权利、负责研发机制和科技成果公平分配等伦理准则,有助于消解科技伦理悖论,为取得防疫完全胜利提供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109.
《水浒传》主题思想诠释史就是文学意义“此在性”的解读史,它体现了诠释的本体论特点,也反映了在文学领域中传统认识论基础上的解读方法即对于作者原意的探求是有其局限性的:在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主体-客体二分”的解读是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拙劣模仿,它忽视了读者的“前理解”与文本意义生成的同一性。当然,哲学诠释学的解读也有滑向相对主义的危险,因此,在对文学作品的诠释过程中要注意诠释的整体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0.
刘宏明 《理论界》2007,(11):168-169
刺度的公正与社会公正是息息相关的,当前社会不公的存在,其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公。要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加强以制度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追求的制度伦理建设是一条根本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