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浅析北洋政府的灾荒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政府时期是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几乎无年不灾,而且灾区广、灾情严重,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面对巨大灾荒,北洋政府逐渐重视荒政,相继建设和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与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取得应有实效。  相似文献   
42.
既往灾荒史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灾害与社会,以及灾荒之应对三个层面,方法上虽有从“灾害历史学”向“灾害社会学”的转变趋势,但对灾荒的“人文”信息仍重视不够。因此,利用科际整合,给灾荒史以“人文科学的关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面向。  相似文献   
43.
晚清时期我国内忧外患严重,灾荒发生频繁,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变化,传统的灾荒救助体制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由此出现的救灾主体地位的变化、救灾意识观念的更新以及新型救灾模式的产生,都对传统的荒政体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但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荒政管理体制的松弛以及社会救灾资金的匮乏,使得近代兴起的官民合办的赈灾模式并未取得其应有的救灾成效。  相似文献   
44.
除军人社会工作以外,陕甘:宁边区还特别注重社会救济,具体表现为灾荒赈济与移民难民安置方面。当时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设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救济活动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5.
清朝前期虽然政治相对清明,社会稳定,但由于人口增长迅速,对山地和洞庭湖的过度围垦,降低了洞庭湖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加之吏治腐败、清初的战乱及奸商囤积居奇、操纵粮价等社会原因,致使湖南地区灾荒频仍,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46.
《聊斋志异》对危害人类的灾荒与瘟疫,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关心。蒲松龄写二牛相斗,为水灾象征和预兆,是李冰故事的一个变型或日简化,受印度牛崇拜影响。牛瘟描写,显示了蒲松龄博济众生的同情心。疫鬼认识,还与古代中医学的诊断术有关。疫鬼貌丑,体现了人的恐惧和厌恶。佛经描写瘟疫由外而来的思想,对于中国瘟疫天降、瘟神传播的思路是有启发的。印度早灾来自人世冤狱的信奉,对中国故事的伦理性质,以及人间善恶影响灾害、瘟疫使者的思路.也有促进。瘟疫及疗救方法,也启《聊斋志异》之先。  相似文献   
47.
满清入主中原后,继承前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采用了儒家重农的政治经济思想,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这一方面维护、巩固了其在全国盼统治,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及其在近代的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8.
傅霖祖 《老友》2008,(11):15-15
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我每月粮食定量24斤,扣除支援灾荒地区指标4斤,每月剩下20斤,每餐不足2.5两。那个时候,有谁能够想办法弄到点粮食,可算是天大的喜事。但这种喜事偏偏让我碰上了:一个偶  相似文献   
49.
自古以来湖南就是全国粮食最重要的产区之一.明清以降,湖南的粮食生产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然而,湖南却于1921年春夏间发生了空前的春荒.春荒具有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的特征.导致此次空前春荒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尽管存在气候失调、粮食减产等因素,但基本原因却是兵灾匪乱与沉重的捐税负担,弄得民穷财尽,湘民承受灾荒的能力十分脆弱,以及省县财政濒于破产与金融枯竭,遭遇春荒,挽救乏术,结果使春荒越演越烈.总起来说,七分系兵灾匪祸,三分为水早等天灾.  相似文献   
50.
灾荒与人性——以民国时期西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荒,不仅严重影响人口的数量、质量,而且西北人民在心理、人文、伦理上都受到极大的冲击:灾民为了生存,逐渐抛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抛儿弃女、贩卖人口、掘坟挖尸,甚至发生骨肉相食的惨剧。正是愈来愈严重的灾荒一步步摧残、瓦解着人性,对后来西北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恶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