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72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438篇
理论方法论   271篇
综合类   2227篇
社会学   2330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天浴》是作者以"近乎局外人的情绪基调"来描写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通过对历史的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留下的余伤——人性关爱的缺失。严歌苓通过电影表现出那段历史和当今社会的冷漠,同时将希望寄托在"爱"上,试图重构民族的温情。  相似文献   
992.
爱情是文学最重要的意象与主题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魅力所在。爱情文学和文学中的爱情描写在本能与人性、人性与神性的交叉地带,真实细腻地呈现了人类可能具有的性与爱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心理、社会元素纠葛冲突的状态,进而思考人类自然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能具有的关联方式和跃迁潜能,因此,在塑造人性、创造人们对可能生活的想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993.
刘呐鸥开“新感觉派”小说风气之先,《都市风景线》策略性地解构了“爱情乌托邦”和“乡土乌托邦”的流行话语,揭示了“乡土中国”和“海派中国”的差异幻象;他对都市现代空间的悖论性书写表明小说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和隐含的进步趋向,这对于学界重新认识和评价“新感觉派”小说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漂泊流浪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中国新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特别是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比较鲜明的小说,几乎都写到了知识分子的漂泊流浪,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困顿和灵魂的不安定。他们总有欲求,是最不安分的,同时又总感到失落,在行动上总是漂泊的,在精神上总是流浪的,在心理上总是具有无根的感觉。于是灵魂到处流浪,精神无所寄托。这也正是知识分子独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心理。一部知识分子的形象史,就是知识分子漂泊流浪和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  相似文献   
995.
马丽妍姆是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白领丽人,发现自己不喜欢城市,她带着浓浓的乡愁,回到新疆,承包了大片熏衣草田,成为庄园主,同时开办户外运动网站"丝路游网"。户外探险在博格达峰遇险时与恋人"牧师"邂逅,他们跨越各种世俗障碍相恋。这对情侣召集在新疆的户外山友集体徒步,在"天神"博格达峰的注目下举行了婚礼……  相似文献   
996.
私欲永远无法和你一起面对人生的责任、命运、困境,它只会在自娱自乐的时候,轻蔑地给你制造毁灭。  相似文献   
997.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会很随意地这样问:恋爱时,喜欢看谁呢?琼瑶?亦舒?李碧华还是张曼娟?  相似文献   
998.
爱情补仓     
同事小秀,一年来,天天溺在一个曲子里,《爱情买卖》怎么听都听不够。听得她都憔悴了,还在听,一分一秒地听,做完她的活儿,就闷头听。听得一个办公室的陈老太,禁不住问:“秀儿,你听那弄啥哩,当吃啊,当喝?”  相似文献   
999.
她在某一个落雨的下午打到杜朗清,小声说,谈谈。彼时,他正在摆弄书房里的富贵竹,已经长高,他得把它们搬到阳台。半年前,杜朗清打开家门时,发现屋子里能拿的都被她拿走了,只剩下几盆又绿又矮的植物。他想丢了它们,任其自生自灭。可不知为何,他把富贵竹养到现在。  相似文献   
1000.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与蘩漪都是家庭悲剧中的牺牲品。通过对安娜与蘩漪的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的描摹,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安娜的悲剧是对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虚伪道德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愤怒控诉;蘩漪的悲剧则撕开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肌体上的脓疮,暴露了旧中国封建家长专制家庭的罪恶。安娜与蘩漪在自由和爱情面前都显得那么叛逆。从安娜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跨时代和跨国界的两位女性为了爱情而进行的不息反抗,尽管他们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但她们特有的美和悲剧力量却始终撼动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