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1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495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76篇
人才学   130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83篇
理论方法论   440篇
综合类   5279篇
社会学   695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从周代的政治体制及礼治原则考察,周代为旧君服礼制体现了对旧君故臣关系的贬抑。然而,由于受到以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臣关系发展的现实和孔子独断论诠经方法的影响,先秦原始儒家对为旧君服礼制的递相重释,使得该制度负载起了儒家理想的君臣之道的内涵。此后,汉晋礼家以此为基础,在经典与社会互动的诠释取向下对此古礼进行了层累诠释,最终推动经典制度在晋代的新变。这显示,中国古代以求道为取向的层累诠释对于经典礼制的开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陈徽 《江淮论坛》2007,(2):117-121
孔子论仁,实乃指称人之全德也.然其仁之内涵的具体展开、仁和礼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及作为“为仁之方”的“忠恕之道”的实际推行,无不彰显着深刻的情感张力.对情感的洞察和重视不仅使孔子的仁学思想焕发出亲切活泼的精神并使其中各主要范畴之间的关联得以血肉丰满,而且,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实践特征也充分地展现出来.相应地,孔子的仁学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便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傅山全书>中"(麦连)(麦善)"二字最早见于隋唐以后<广韵><集韵>诸书,其义皆称为大麦,或大麦新熟所作饼餌.作为准确的名称来说,应为(麦善)(麦连),傅山逆称为(麦连)(麦善)者,或许别有原因."嗢陀南"一词是佛经中的一句术语.丁仲祜氏<佛学大辞典>载:"嗢柁南"之称"嗢柁那",译曰"集施",为传法心印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4.
朱熹理学的"体"兼具主、客体属性,既指被认识的"天体"和"心体",也指作为认识活动知觉主体的"心体",还包括这种认识活动据以呈现自我的"身体"。天体与心体是同构的,主体在完成外向"格物"后,"体认"工夫就转入"身体"内部,通过"持敬"而实现。朱熹理学的价值取向是在"身体"中/上完成的。朱熹"体用"思维也是比附"身体"而产生的认识论。因此,朱熹理学是一种诉诸身体的心性哲学。  相似文献   
105.
探讨古典诗学中"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特点,认为这两种境界都是诗学所需要的,在艺术上难分轩轾.如"诗史"作品多"言欲"的"有我之境","简古"诗风时有"无欲"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06.
庄子的齐物思想在整体上浑融一体,但其中又有层次可循。"万物本齐"是在肯定万物各自差异性的同时强调万物在本源上的一致,从而为"是非一齐"提供理论上的基础。"天人之齐",实质上是通过齐是非而对万物本然状态的复归。这三个层次共同包含了"不齐"与"齐","无物"与"物"的巧妙辩证,也生动地构成一种递进中的循环,超越中的复归。最后,齐物思想的最彻,是天人无分,"齐"物"同泯。  相似文献   
107.
濠梁之辩以惠子之问开端,惠子质疑类与类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庄子则以人与人之间相知是否可能的问题来试图化解惠子的辩难,然而惠子复以质疑个体与个体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反诘庄子;濠梁之辩以庄子之答结束,然而庄子之答的逻辑存在片面性,若从另一角度解释,也可认为其是庄子对惠子的姑且之答。庄子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又认为万物通过道而得以整合;在道境观照下,庄子所言的鱼之乐,既不是与道体合一的纯粹抽象的感受,也不是鱼自身所体验的感受,而是两者相融的特殊精神形态。惠子虽然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但其所见的天地一体实则是平铺的一体,其所言的泛爱万物实则是机械地爱物。惠子以形观形的思维方式与庄子以性观性的道境视野相别殊甚。  相似文献   
108.
梅尧臣堪称宋代田园诗的开山祖师。在两宋诗人中,他的作品率先集前朝历代田园诗之大成,将陶王田园隐逸诗、中晚唐田家讽谕诗和《豳风·七月》的艺术传统网罗殆尽,并完成了从一味蹈袭到自立风气的重要转变。为范成大等田园诗人导夫先路。梅尧臣田园诗的形式、风格、题材、体式等均对宋代诗人产生示范作用,其开创的四时体田园诗对宋人影响颇大,沉着朴实和平淡自然两种风格均开两宋田园诗风气之先,田园风土诗和农具诗的题材类型被后继者效仿,绝句组诗和五律体的选择也对后世诗人有所启发,成为宋代田园诗惯常采用的体式。总之,梅尧臣的创作成为两宋田园诗重要的艺术渊薮。  相似文献   
109.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佑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人兴起,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诗坛上一个相对寂寞的阶段。在这一过渡时期内诸多中小作家在诗歌创作上承继苏黄遗韵,而又不断创新,开启中兴风骚,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并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呈现了一种整体过渡现象。  相似文献   
110.
朱熹十分重视治学过程中的自得,并对此有历经多年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朱子关于自得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自己之得、得之自身、自然而得之于己等多重意蕴。朱子主张的自得论是其一生研习圣贤之道的原则与方法,在其思想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