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3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33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1671篇
社会学   150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世界通过语言沉淀入作品,作品通过语言导入世界。世界和作品通过语言进入一个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以词与物的指涉关系为主导;语言与作品的关系,以言与意的象征关系为主导。语言在作品和世界的牵扯之中,即置身于意义与知识的纠葛之中。而作品融入世界的过程,则涉及到语言与理论的双重冒险:言说不可言说的冒险,知识学冲动施加于诗学意义的冒险。从语言学视角看,文学理论的历史,是元语言与对象语言纠葛的历史,也是元语言自我悖反、自我解构的历史。自我矛盾正是思想发明和知识生产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32.
坐忘     
“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 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  相似文献   
133.
《腊叶》在《野草》的全部作品中是相对较为轻、柔的,带有一种悲情与凄美,在展示鲁迅向死而同时在反抗死亡的人生哲学时,更透射着因爱而萌的生意被确认与肯定下来,这对于他个人的生活以及处于转型中的时代来说都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4.
由于商品客观物质性的隐退和表达自身文化意义的需要,符号学方法的解码功能便具有了分析当代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重要价值.鲍德里亚成功地将符号逻辑运用于对物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即在物的功能化时代发生了从物到符号-物的转变,进而带来了使用价值的没落以及消费意识形态对人类需求的控制,并通过对物的符号意义的消费来保持身份、地位区分的不平等社会结构.鲍德里亚指出了现代世界的功能化特征,对有用性、需求和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使用价值拜物化.鲍德里亚将符号逻辑引入现代商品价值理论研究,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5.
目前,我国刑事扣押物品管理上存在账目不清,无专门部门、专门人员及专门场所进行保管。这一现象是由于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以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的。为使扣押物实现规范管理,应在现行法框架下通过司法解释以及内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完善,使扣押物品的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6.
快乐标杆     
储劲松 《快乐青春》2009,(12):29-30
童年的心境总是纯纯的,如同一张白纸,似乎把书读好,每次测验能考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得到老师一个好的评语和父母一个嘉许的微笑,自己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37.
蚂蚁和大鸟     
何勇 《快乐青春》2009,(12):61-61
一只蚂蚁在河边喝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它用尽全身力气想靠近岸边,但没一会儿就游不动了,在原地打起了转转,小蚂蚁绝望地挣扎着。  相似文献   
138.
侯力 《快乐青春》2009,(12):62-63
在众多小伙伴中。小猴最瞧不起小刺猬了。“瞧它那丑样儿,满身插着大针。又尖又小的脑袋老是缩在肚子下面,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9.
以往对<吕氏春秋>的本体论诠释大多遵循以"道"释"物"的解析传统和演绎模式,仅对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化而裁之",而对因何悟得形上之道则未予关注.形上之道并非来自天启,而是<吕氏春秋>编撰者们从现实境遇出发,通过"识物"、"治性"和"治国"三个环节逐步向上追寻,最终悟得其形上之"道"的.它不但可成为<吕氏春秋>本体论诠释的另一种进路,对其他道家著作之道论亦可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140.
庄子道境中的物——以庄书中的两段对话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与惠子有关大树的一段对话,呈现了对于物的两种态度.惠子代表的是世俗的实用功利主义态度:物只是一种工具,没有独立意义;而庄子则代表道的态度:物存在本身就是其意义.孔子与吕梁丈夫有关蹈水之道的一段对话,同样呈现了对人物关系的两种认识.孔子代表的是知性立场:人与物是驾驭与被驾驭的主客分化的关系;而吕梁丈夫则代表道的立场:人与物是浑然一体的亲缘关系.庄子的物论,深远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生存态度与艺术理念,直至今日,对于构筑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