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65篇
管理学   1071篇
劳动科学   46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74篇
人口学   138篇
丛书文集   1234篇
理论方法论   187篇
综合类   3982篇
社会学   431篇
统计学   132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62.
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文义性、独立性和无因性等特点,票据债务人当以票据记载的内容履行义务,但票据债务人有合法事由时,可以《票据法》之规定对持票人进行抗辩。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票据法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受到严格地限制,实践中对此有着一些不同认识。本文试就对这两类抗辩进行分析,以期以熟练掌握票据抗辩事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3.
利用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来测量我国棉花生产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从而克服了传统的生产率指数的一些缺点 ,且建立的边界生产函数具有良好的经济计量方法的可检验性等优点 ,并能深入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棉花生产的各区TFP指数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 ,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您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斌 《青海统计》2006,(1):41-43
一、为什么要提出幸福指数? 在世间一切事物中,幸福似乎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在中国 GDP年均增长率为8.7%的今天,我们的幸福是否也以同样的速度增加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5.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66.
GDP缩减指数是测度通货膨胀的可靠指标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强 《统计研究》2006,23(5):7-13
GDP缩减指数有明显缺陷一负权数的存在会引起GDP缩减指数与真实价格水平的背离.使GDP缩减指数测度通货膨胀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文章通过对部分国家GDP缩减指数通货膨胀率与CPI通货膨胀率的比较得出,GDP缩减指数还不能作为一种可靠的指标来测度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Fuzzy循环矩阵的幂收敛的问题,给出了几个判别定理。  相似文献   
68.
抒情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发掘和整理需要新眼光和新思路的介入。以感物统摄古代抒情理论指涉的抒情起始阶段,其实质是心物关系的一种表达,推崇顺物之自然,感物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并偏重前者,结合论述感物的相关理论资料,指出感物在理论上的强调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抒情作品的风貌,即注重自然而然的抒情效果,排斥反思性的抒情,作品自然天成的同时,也缺乏内在情感的张力和层次。并以感物牵引出赋比兴等关联概念的分析,初步探讨感物抒情传统的文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69.
本文论述了对待万物所呈露的道之自性,以此解释了具体的人性化、现实化,说明庄周以解牛等寓言故事为喻,论证了顺物之性、顺自然而行的思想。  相似文献   
70.
《艺概》艺术理论的核心是“寄言”说,而言以寄象、象以寄情、情以奇理的艺术本质论又是“寄言”说的精髓,该说有所不同于寄托比兴。其“以色相寄精神,的提法,逼近了文学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以艺术形象为基本特征的认识,“寓义于情”的提法则揭示了文学艺术在内容方面的特性是表现情理,是通过表现人的主观情志来反映客观事理,刘熙载对于艺术本质特征的揭示,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又部分地领先于当时世界美学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