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65篇
管理学   930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111篇
人才学   148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067篇
理论方法论   352篇
综合类   4059篇
社会学   629篇
统计学   18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犯罪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显著特征,造成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暴力文化泛滥的今天,社会、家庭、学校应行动起来,共建坚固防线,让青少年远离暴力。  相似文献   
42.
由于没有先弄清犯罪本质与犯罪本质特征的关系,故国内刑法学至今还在回避犯罪本质问题,对犯罪本质特征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看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犯罪本质是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着犯罪本质特征,而犯罪本质特征则是犯罪本质的外在体现;立于犯罪构成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和刑罚的目的与功能,犯罪本质应是犯罪人之于社会秩序的极端蔑视态度,而立于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犯罪本质特征应是应受刑罚惩罚性。  相似文献   
43.
欲望化写作是当今文坛上方兴未艾的且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其注重张扬感官放纵和感官感受。本文拟从欲望化写作的成因、分类以及欲望化写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欲望化思潮。  相似文献   
44.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直接对受暴者的身心造成伤害和威胁,而且还破坏家庭的稳定,同时也同社会的和谐发展背道而驰。本文对家庭暴力的成因及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制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我国传统的刑法犯罪理论,罪过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其主观方面的认定对于罪与非罪、以及量刑轻重意义重大。但环境犯罪主观方面具有不同于普通犯罪的复杂情况,司法实务中认定和证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十分困难。因此,应该在坚持过错责任原则和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的基础上,采用过错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  相似文献   
46.
浅议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五)对我国日益猖獗的信用卡犯罪有了相对具体的规定,而恶意透支信用卡作为信用卡犯罪的一种,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准确界定和理解恶意透支,对司法实践和犯罪构成理论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恶意透支本身及其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并且为完善立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清官文学的成因是现实苦难的显影、民众诉说苦难心理以及文人拯救苦难情怀三者的合一。通过清官文 学的成因分析表明,清官文学的产生完全是文学自身生态机制作用下的结果。清官文学的合理价值集中表现为 它的现实品格。  相似文献   
48.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发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短信诈骗行为的泛滥,不仅严重侵犯了人们的财产权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手机短信诈骗,应强化监管和打击,建立和完善手机号码实名制和储蓄实名制,加强宣传教育,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9.
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家庭中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0.
"城市贵族"的陨落:失业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翠芳 《学术界》2003,(6):217-221
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员主要由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构成 ,改革使这一群体成为相对损失最大的群体 ,不满也最为强烈 ;同时客观上分配过程中的不正义加深了这种不满 ;社会化特有的整合、协调功能由于各种原因被削弱了。失业人员在不满无法排遣的情况下很易发生行为的异化 ,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政府牵头、社区为依托的化解不满、控制犯罪的措施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